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马尾:垃圾分类成自觉 正确投放率超过90%

http://www.mwnews.cn  2021-08-26 15:16:54      【字号

  本报记者丁林怡郑婷

  自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马尾区成功以制度创新为笔,以工作方法为砚,紧紧围绕“四定”工作目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创下全市垃圾分类多个首创工作经验和方法,并多次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月考评名列前茅,连续两年获评福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先进区,2020年马尾区垃圾分类工作总排名全市第一……

  当前,马尾区垃圾分类蔚然成风。走在马尾的大街小巷,所到之处,都能深刻感受到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广大居民的好习惯、新时尚,垃圾分类不仅“分”出了整洁有序、绿色健康的新生活,也“分”出了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马尾。

  新思路新模式推动垃圾分类“向前迈”

  “垃圾变少了,环境变好了,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实施垃圾分类,受惠最大的还是咱老百姓!”随着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市民对城市变化感慨良多。

  自2019年,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马尾区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方法创新,通过首创“桶边督导、破袋检查”工作法、“4+1”工作法、“公交化”收运模式、打造监控平台等,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逐步落实到细节。据统计,目前全区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建成区正确投放率达90%以上,农村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到位,已形成一套具有马尾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居民分类意识逐步增强后,马尾区仍不断开阔垃圾分类新思路新模式,总结探索沿街店面垃圾分类模式,积极推进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公共机构(场所)垃圾分类工作。

  截至7月底,沿街店面分类收运已覆盖2538家店面、63家夜市摊点,农村垃圾分类巡回宣讲活动共开展23场,发放宣传单32714份,相关部门联合检查公共机构、公共场所共85次。

  完善设施配置规范垃圾分类作业

  在正荣财富中心小区内,一座充满童趣的垃圾分类屋与周边绿树红砖相得益彰;在天鹅堡小区内,造型简约大气的垃圾分类屋成为小区的地标建筑;在罗星街道的立马花园、立马新苑、罗长新村小区,“环保绿”的垃圾分类屋与小区绿化景观融为一体......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一座座独具匠心的垃圾分类屋拔地而起,成为马尾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垃圾分类屋亭的建设,是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向前迈进的基础。据悉,截至目前,马尾区已投入大量垃圾分类资金,在全区4个街镇73个社区177个小区,建成分类屋亭312座(其中公共机构建成分类屋亭69座),小区分类屋亭已安装监控探头295个,语音监控12个。

  “监控探头均已连入智能化垃圾分类监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执法人员能够对日常的乱投、乱丢垃圾进行有效管控。”区环卫中心垃圾分类科科长张耀东表示,监控平台极大的提升了当前垃圾分类工作的效率,完善了垃圾分类监督管理。

  除此以外,为保障马尾区生活垃圾“分得清、收得齐、运得走",马尾区共设置“公交化”收运线路5条,设置“公交化”收运站点60个,涵盖建成区所有小区。“不同种类的垃圾运输车像公交车一样准点到站分类收运垃圾,然后运至垃圾中转站或红庙岭进行无害化处理。”张耀东表示,“公交化”收运模式不仅提高了垃圾收运效率,也进一步规范了垃圾分类收运端。

  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市民分类意识

  “叔叔您这袋垃圾分错了,矿泉水瓶是可回收物,不应该混在厨余垃圾里面。”“阿姨您好,我们是社区的志愿者,今天上门来向您宣传下垃圾分类工作。”“你好,现在是非定时投放时间,不能随意投放垃圾。”为进一步巩固生活垃圾分类成果,普及分类知识,提高居民正确投放率,实现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转变。近一年来,马尾区环卫中心多次组织党员队伍、志愿者队伍、管理队伍赴各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

  据介绍,三支队伍各司其职,党员队伍定点桶边分类送指导,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志愿者队伍敲门入户送宣传,带动居民自觉提升分类意识;管理队伍定期巡查、巡检,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细落实。截止7月底,马尾区累计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432场,入户宣传372059次,志愿者活动525次,家庭教育活动944次,发放宣传册251565册,纠正垃圾分类违规行为22899起,共处罚违规行为573起,罚款50200元。

  “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人人都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全民参与’的理念,希望通过用好‘三支队伍’让垃圾分类理念成为每个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形成行动自觉。”区环卫中心垃圾分类科科长表示,目前,居民主动自主进行分类投放的习惯已逐步养成。

  成果不易,“守城”更难。马尾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未来,将继续对照测评“标尺”,以常态化管理促提升,以常态化机制促引导,力争让垃圾分类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