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铸造马尾新城的“灵魂”

http://www.mwnews.cn  2013-03-21 12:51:25   来源:海峡时报    【字号

  马尾船政文化城建设列入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马尾船政文化建设迎来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机遇。马尾如何建设船政文化城?如何把文化和经济融合起来形成新的文化产业?专家学者有关人士对船政文化城建设有何建议?本文从不同视角予以回答。

  认识越深,雄心越大

  “这是位于中国东南的一个小镇。2006年,小镇上的一个造船企业迎来了自己140岁的生日……”

  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开篇“千年局变”,第一个镜头竟然是马尾人再熟悉不过的马尾造船厂全景。

  3月14日晚,在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区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共同观看了节选的《复兴之路》。如同一次对自己的再认识,观看之后,大家都感到震撼。

  “可以说,福建船政是先人探索中国复兴之路的起点,是中国梦的发端,是当时的改革开放。”副区长刘晓东说,“它的成败得失很值得总结,作为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借鉴。”

  他认为,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权利受到挑战,海防建设受到关注,而当年船政的创办正是为了“御防海之害”,所以船政文化也受到当今军界的重视。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苏闽认为,习近平主席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中国精神”,其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的船政文化正蕴含了这种中国精神。”

  福建船政创造了众多的中国第一,“每个第一都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产业发展潜力,把马尾众多的第一生动直观地展现给人们,是产业运作的基础亮点”。

  在十八大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大背景下,地位日益突显的船政文化受到省委宣传部的重视,并将“中国船政文化城”列为全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3月初,“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领导小组成立,区委书记林飞亲自挂率。

  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保护、开发、利用船政文化,正当其时。

  让文化创造经济价值

  “中国船政文化城”与以往的船政文化建设有何不同?

  刘晓东认为,以前是单点开发,现在将转入整体提升和深度开发;已有的开发侧重事业发展,现在将加快转入产业发展。在保护、修复的基础上,植入现代文化元素,使文化与经济、旅游、科技等其他产业相融合,吸引更多人前来观光、体验,让文化创造经济价值。

  据了解,中国船政文化城将把造船厂、马限山、老港区、罗星塔、婴脰山等分区连为一体,占地规模约1平方公里。目前,总体规划正交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马尾造船厂旧址的保护利用修建规划。

  区船政文化管理处主任黄有锋介绍说:“林飞书记提出,船政文化是新城的灵魂。一方面,船政文化城内,不仅将保护、修复船政遗址(年内将修复船政衙门和前后学堂),还将保留造船厂一条生产线,工人在‘一坞一台’继续小规模生产,让百年‘船脉’延续不断;利用厂房等建筑,引入与船政相关联的现代文化休闲元素,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另一方面,把整个马尾新城作为文化旅游景区来建设,融入文化时空概念,建设一批‘船政文化元素’鲜明的城市景观带,建设成完整的旅游综合体。”

  船政文化城的形象片也是一大亮点。片中有英国人的诗作《途经古老的罗星塔》,有美国音乐人的谱曲,澳大利亚画家的油画,充分展现了千年古港、百年船政与世界的交融。

  听听他们的声音

  林樱尧(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厂史陈列馆馆长):我最担心的是船政遗址被破坏性开发。清末官办的“四局两坞”,比较完整保存到现在的,仅有我们福建船政,文物不可再生,一定要处理好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我还担心太浓的商业气息破坏了特有的历史文化氛围。规划应把船政的内涵吃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获得文化、经济的双赢。

  造船厂内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厂房,也是工业化的实物见证,如果进行修复,再作专题展示,价值难以比拟,比如“船政与辛亥革命”、“船政与中国航空工业”等。

  章筱强(区旅游局局长):一定要有所创新,与众不同,打造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开发建设不能全部“官办”(文物保护和基础设施应当政府投资),其他配套设施应交给市场。

  应按5A级标准规划,使船政文化吸引的人流带动马尾的第三产业,从而成为马尾新的经济增长点。

  林键(马江海战纪念馆讲解员,船政后裔,曾参与编写《马尾区文物志》):实体文物的复建应当“修旧如旧”,从外观到建筑材质、工艺等,都应尽量保持历史风貌。1984年出版的一本书《马尾港图志》中,曾登载一篇船政时期文章《船政告成记》(作者为黄维煊),其中详尽记载了所有船政建筑的方位、大小、样貌,可供参考。

  当年船政工人的生活聚落也值得挖掘、修复。主要集中在马尾街潮江楼和万富里,潮江楼还是中西合璧的市级文化保护单位。

  记者 万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