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影响力 更具产业价值
物联网分论坛共话“数联未来”
http://www.mwnews.cn 2021-04-28 09:20:45 【字号 大 中 小】
马尾新闻网讯(记者 章盈旖 吴丹红 文/图)4月26日,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中国·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福建省互联网信息交流协会、福建省物联网产业联盟承办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物联网分论坛在福州海峡会展中心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沈昌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袁晓兵,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中国区战略MKT总裁曹泽军,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增长官、智慧系统创新事业首席执行官陆宽,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春阳,中国联通物联网研究院院长陈海锋,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作斌,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舒洪峰等专家学者和领军企业代表围绕“智联万物 数联未来”深入交流,讨论物联网赋能产业升级的广阔前景,探索新机遇、推进新生态。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檀云坤为论坛致辞,福州市政府副市长林中麟,区领导游通铃、吴晓峰等参加活动。
签约仪式环节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就联合共建“5G产业服务平台”达成战略合作。省、市、区各级领导及相关行业领导共同见证。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发展物联网业务是国家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闽考察期间说到,“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
近年来,福州市将物联网作为区域创新的主力引擎,加大力度创造转型突破口。作为全省唯一、全国第四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马尾区以大胆创新为职责所在,在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集约发展的新模式,带动了一批本土企业快速成长,也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落地。如今,马尾区已集聚了201家物联网企业,2020年物联网相关产值超650亿元。马尾区通过建设全国首家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华为全球首个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华为(福州)物联网云计算创新中心驻地云(HCSO)、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等技术支撑平台,加快物联网应用,东泽医疗自主研发全球第一台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可支持“互联网+”透析医疗的人工肾脏替代治疗设备,国光电子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国内空白,星云股份围绕新能源汽车储能,布局集光伏、储能、快充及电池检测于一体的“光储充检”智能超级快充站。由中国·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搭建的福州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现已上线投用,同时在本届峰会期间,由实验室、马尾区公交公司等合作开发建设省内首条5G-V2X智能网联公交线已投用。
未来,马尾区将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抓创新不问‘出身’”的要求和方向,主动融入“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开创新时代数字经济的新局面,为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论坛精彩发言
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迎接开源芯片RISC-V新潮流》
“开源”(开放源代码)是一种开发模式、推广模式和商业模式。如今开源软件(以Linux为代表)已成为当前软件产业的主流。我们可借鉴开源软件成功的例子,在芯片领域也采用开源模式,把开源成功的经验从软件界移到芯片和硬件方面。
开源芯片RISC-V用开源的模式推广出来,做到了完全开放、完全免费,而且,在设计、技术、市场和管理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另外,RISC-V的基金会已经搬到瑞士,不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影响。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阿里巴巴、华为等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加入了基金会。随着中国企业对RISC-V的贡献不断增加,中国会在开源社区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未来RISC-V很可能发展为世界主流CPU设计之一,对RISC-V,中国只要加大投入,依靠中国科技人员的创新,很可能获得很大的话语权,彻底解决在CPU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问题。
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用主动免疫可信计算筑牢物联网安全防线》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海、陆、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权领域空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所谓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是指计算运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以密码为基因实施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等功能,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与排斥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相当于为网络信息系统培育了免疫能力。
确保为完成计算任务的逻辑组合不被篡改和破坏,实现正确计算,相当于人体具有免疫功能使得其能健康生活,这就是主动免疫的计算目标。
物联网一定要有等级保护,一级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基础部件不能篡改,二级应用程序APP不能篡改,三级一边进行一边检查,按照等级保护的要求,物联网要有主动可信的免疫功能。等级保护要求可信计算、环境改制、医疗设备等要有主动可信的免疫功能。在物联网中,筑牢安全防线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最终才能通过物联网构筑我们的智能社会。
袁晓兵(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三位一体助力产业创新发展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简称“上海微系统所”)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凭借其独特的“三位一体”的产业化模式,上海微系统所孵化出了上海瀚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瀚讯”)和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沪硅产业”)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三位一体”即研究所——工研院——新微集团“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上海微系统所提供技术研发平台,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提供产品与技术转化平台,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提供科技创投融资与产业化平台。依托“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上海微系统所的科技成果能较快地实现转移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的融合创新。为了更好地走好未来的创新之路,要基于产学研的思路把创新产业作为创新创业的要素汇聚起来,由科研单位引导、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市场经济原则共同作用,自然会产生好的效果。
曹泽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中国区战略MKT总裁)《打造5G产业服务平台 助力5G生态繁荣》
现在我国5G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但要保障其顺利发展,要始终持续创新,做好安全保障,同时加强行业协作。
要做到持续创新,第一要做好应用创新,要从技术上去研究,积极思考如何增强企业深层次的竞争力。第二是要做好融合创新,这里涉及到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跟传统产业的融合,这里面的需求是“千行百业”,非常多,无法“点对点”。必然需要有一个平台,通过场景化的分析,把一个个场景梳理出来,把需求梳理清楚之后,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努力把它变成标准化。而要打造这样一个平台,认证、人才、项目、标准是缺一不可的。
陆宽(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物联引领,合创未来》
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大潮流下做物联网的转型,如今已发展成为为人类健康生活提供智慧端口的产品和专业服务的一家物联网公司。
公司先后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园区等多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在开启我们的全方位智慧城市时代时,利用我们显示产业的先导力,以及技术、平台整合能力,将生态合作平台化运营。通过数字峰会这种平台可以更多获取到合作伙伴的信息,获取到各种场景的信息,更好地把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发展落实得更好。
刘春阳(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5G+IoT 赋能行业创新 共建物联生态》
如果说4G改变了我们的生活,5G则改变了我们的社会,4G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而5G带来大连接、高速率、低时延的三大场景,推动智慧城市、车联网、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
5G的到来给我们带来很多物联网发展的机遇,但是整个物联网的产业链是一个长尾市场,整个链条很长,从芯片到模组到终端、平台、应用,是非常复杂的一套系统。所以在这个生态里,合作共赢是我们的核心。2016年中国移动物联网联盟成立,目前已经有1600多家的企业,能够提供1000多种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这个产业联盟把我们的芯片、模组、操作系统,包括我们的平台、应用等上下游企业整合在一起,共同实现合作共赢的模式,共同创造物联网的新生态。
陈海锋(中国联通物联网研究院院长)《5G+AIoT,筑基产业数字化之路》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们发展的主要的增长引擎,这几年随着消费物联网发展,物联网技术特别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正在向产业发展,数据已经成为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生产要素。
数字化转型将实现生产、消费、流通,产业各环节及组织角色的数字化重构,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5G+AIoT”能够有效实现数据的感知、连接、汇聚和协同,将产业数据从初步在线化向全面在线化跃进,赋能数据,令其成为新生产力,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以网络为基础,以“物”为核心,自主引领构筑软硬件一体化的5G+AIoT核心能力体系,实现从社会数据采集、上云、处理及智能化应用的端到端处理,赋能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消防应急、智慧农业、数字供应链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刘作斌(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促进新能源产业数字经济变革》
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增长、车用电池充电倍率的提升、充电桩功率的增加,城市中心区和小区有限的配电容量,需要分布式能源的协同发展,并通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提高运营效率。
星云股份提出基于光储充检一体化智能电站以及智慧管理平台,赋能新能源汽车后服务市场,就是把原来单一充电的产品结合硬件平台,叠加了智慧停车、能源管理以及检测服务。
基于光储充检一体化充电站的智慧能源管理云平台构建数字化经济,依托平台,深度融合上游产业链,共同赋能和助力C端用户,挖掘C端用户真正的需求,为其提供更多的服务。
舒洪峰(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打造赋能新平台,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武汉和杭州时指出,城市治理已经进入了新阶段,需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要通过数据的驱动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而我们认为通过数据驱动的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恰恰是智慧城市最本质的特征。以信息基础设施和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以及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我们认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关键驱动。
智慧城市作为一个系统性、复杂性极强的工程,需要政府广大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的市民积极参与,从而在一个城市级的平台上构建多个主体参与更友好的合作关系和建设运营的新模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与赋能于各个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