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人物 >> 正文

祁如华:“我见证了马尾教育发展的历程”

http://www.mwnews.cn  2019-09-20 11:03:24      【字号

  记者 许琳晶

  坐落在联安路的马尾实验小学至今已有90年历史,在这所老校里,福建省优秀教师、马尾原实验小学校长祁如华奉献了自己的大半辈子。去年12月,马尾实验小学新教学楼投入使用,当祁如华站在教学楼前,从最初到学校时仅有几间教室到如今占地40亩,看着如孩子般的校园“茁壮成长”时,他感慨万千。

  “我从来没有想过生活、工作的这片土地会发展得如此之快,现在的教育发展超乎了我的想象。”说这话时,已经66岁的祁如华眼睛里亮起了光。40年前,祁如华还在满是黑土的教室里传授知识;40年后,退休后的他又返聘担任学校督学,先进的学校硬件设施让他讶异。用祁如华自己的话说:“我见证了马尾教育发展的历程。”

  1977年师范毕业后,祁如华被分配到了彼时的马江中心小学(现马尾实验小学)教语文,“整个学校只有一层砖木结构的平房,学校规模最大就是连在一起的八间教室,我们都叫它‘八间排’,教室里摆着一块黑板、几盒粉笔,还有就是学生的课桌。”祁如华回忆道,“六十多名学生挤在一个教室里,课只上了一半,老师学生的头上就蒙上了一层白粉末,学生们脚下是黑泥土地,走进校园,有点风就成了灰尘弥漫,下雨天教室里地面泥泞。真是叫‘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脸土’。”

  学校基础设施差,但周边的环境也半斤八两,周边全是泥巴路。祁如华的家住在仓山区,对于年青的他而言,每个周末回家是最开心的事了,但是回家的路并不是那么让人“开心”。每天绕着山路颠簸几个小时,或者坐着船、转几趟车才能到家。而这条回家路祁如华走了近10多年。

  “就是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学校也算是当时马尾区环境最好的学校了。”祁如华告诉记者,他当时到过亭江的一些小学,很多学校没有自己的教学楼,有的甚至在寺庙里教学,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偏僻山区的教师们根本谈不上教研,只能靠自己摸索,写信向自己的老师请教。有的学校由于师资缺乏,多数教师一人教好几门课。

  马尾的教育事业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了蜕变。马尾实验小学的发展就是马尾区教育的缩影。

  祁如华说,上世纪80年代末期,马尾实验小学开始建教学楼、完善基础设施,校园环境不断提升,学位不断扩充。上世纪90年代起,学校开始大范围推广多媒体教学,由城区学校逐渐推广到乡镇。“那时候,每个年级仅有一台录音机,成了英语老师们珍视的宝贝,只有上公开课的时候才会拿出来。1998年,我们学校购买了30台电脑,设立了电脑教室,这在当时在马尾区小学里还是首个,也是在那一年,我们学校获得了福建省示范小学。”

  2012年开始,马尾区开始大刀阔斧推进教育事业。为提升马尾实验小学学位不足等问题,马尾区委、区政府决定新建教学楼。也是在那一年,祁如华退休了,而后他被教育局返聘担任学校督学,他会定期走访负责督学的学校,也时常会到实验小学项目现场走走看看,从动工到新教学楼落成,祁如华见证了整个过程,马尾实验小学又一次“提档升级”。

  在督学中,祁如华渐渐发现马尾区教育事业发展超乎了他的想象。“可以用惊叹来形容。”

  2014年,师大二附小、亭江中心小学、亭江第二中心小学、琅岐中学、金砂中心小学等6所新校的陆续竣工,琅岐镇的学校从没有一个塑胶操场到现在基本全覆盖,亭江镇也新建2所小学结束了板房过渡期……

  不仅如此,马尾区还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依托中心校的管理方式,采取“优质学校划片管理”“龙头学校帮扶薄弱学校”等方式,组建片区学校发展共同体的管理机制,把优质学校的管理模式输送到片区学校,充分发挥和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成效,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马尾实验小学的发展,就是马尾区教育发展的缩影。以前备课都是手写,现在老师们备课直接在电脑上做课件,比以前更直观、简洁。以前试卷都是教师自己刻钢板,再手推油印机打印出来,现在使用激光复印机,比之前省事、美观、整洁,快速。”祁如华说道,“2014年,当我再次来到闽安小学、亭江第二中心小学的时候,真的特别激动,和几十年相比,这里俨然是翻天覆地,可以说这里的硬件设施不输给福州的任何学校。”

  一幢幢教学楼盖了起来,教学设备也多了起来,从不知道多媒体是什么到一个学校能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再到多媒体进入到每个班级;从炎炎夏日只能躲在阴凉处看书到电风扇的普及……祁如华说他很幸运,他见证了马尾区教育事业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