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副刊 >> 正文

中秋节里的家乡

http://www.mwnews.cn  2021-09-23 14:09:11      【字号

  ○黄俊

  “中秋节快乐!生日快乐!……”因为今天是中秋佳节,也是我的生日。所以一大早,来自家乡微信群的祝福将我从睡梦中唤醒。

  我的家乡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坐落在横亘湘粤边境的“五岭”山脉,这片神奇的土地曾出现在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那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记得在我念小学期间,全家搬到了县城,从此远离了曾经朝夕相伴的乡村。特别是大学刚毕业,我到了福建沿海地区工作,两地相隔千里。后来,几经工作调动,离开家乡的路程变得更加遥远。

  近几年,时兴微信聊天,堂弟将我拉进了家乡微信群。每天,乡里乡亲从年节民俗、风土农时、家长里短开始打开话匣,年长的喜欢忆苦思甜,年轻人热衷于晒美图、亮美食,各种各样的好消息接踵而至。聊起过去的话题,耄耋之年的老支书最有发言权。这位曾任乡镇纪检干部的老干部一边点赞一边用语音说:“好年头遇上了好时代,全靠党中央的好政策,给咱们村带来了福音。政府帮助村集体盘活土地,建起了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增加了村财收入;而且,鼓励纪昌家搞起了水库淡水鱼养殖、支持众升家成为水果种植户……”

  堂弟接过话茬,在群里打出一段话:“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家乡成功甩掉了贫帽子,不再是从前的穷山沟了。口袋里有了钱,乡亲们集资修建了环村公路,改建了小学校舍,建起了大礼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原来住的泥坯屋变成了砖瓦房,后来又陆续建起楼房,早些年又兴起了别墅热。”

  “咱村已今非昔比,老百姓的日子脱胎换骨。最艰苦的年代住的是草坯屋,现在住别墅,有天有地接地气,心里感觉特别的舒坦啊。”老支书喜不自禁。

  去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搅得人心惶惶。然而,大疫当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堂哥就迅速召集村干部行动起来,与广大党员挺立在疫情防控的“前哨”,组织力量打响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疫”。

  在堂哥的带领下,村干部有的入户分发传单普及防护知识,有的上门登记各类信息数据,村里的广播循环播放乡音版的注意事项,用声音传递温暖,消除惶恐。村民们自觉取消了春节走亲访友的行程,人人宅在家里不添乱,全村齐心协力把新冠肺炎病毒源头挡在了村外。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堂哥为加强境外输入病例防控,多次在微信群发声,呼吁全村人外防输入不放松,内防反弹不懈怠,继续同舟共济支持疫情防控,确保整个村庄每时每刻安然无恙。

  酷爱语音通话的大叔父常对我说:“放心吧,大侄儿,我们老家在村干部的努力下很安全的。你长年工作在外地,一定要注意疫情,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回报我们美丽的家乡哈!”那一句句朴素的话语,承载着长辈的期许和等待,直击肺腑,慰藉着游子的心。

  来自微信的喜讯,折射出乡亲们共克时艰,誓夺战“疫”全面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也见证着大义担当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抗疫期间,走出村庄奋战在不同工作岗位的乡亲,他们心怀爱与希望,坚守在医院、海关、交通运输等战线,以命运共同体意识,为这场志在必得的战争迎难而上,向险逆行。他们作为寒冬的逆行者,春天的先行者,为了救死扶伤,为了与死神争夺鲜活的生命,勇敢执着的身影义无反顾,脸上的“口罩”印痕是他们的标配,一幕幕暖心的画面令人动容,一个个胜利的消息振奋人心,我为有这样的乡亲而自豪!

  “竹篱茅舍风光好,高楼大厦总不如”。若是沿着时间轴回溯,我已客居他乡20余年。然而,无论我走得多远,身处何方,这一生如萍的根,始终扎根在这座位于五岭之麓的小山村。疫情期间,独坐思乡。微信,成为连接我与故乡的脉络,是它拉近了我与故乡的距离,是它传送着家乡人事变迁的新鲜话题,也是它传播着乡亲们在中秋节里抗疫防疫的生动故事。

  清晨,旭日东升,金色阳光给回暖的大地平添了几许温馨。看着来自家乡的祝福的好消息。我在微信上对大叔父郑重祝愿:我也祝福大家节日快乐!幸福安康!祝福家乡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兴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