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石韵锵然话闽安

http://www.mwnews.cn  2014-01-01 13:19:08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运石船在闽安江河西岸装运石料

  ○杨成和

  闽江下游的闽安古镇,东临闽江,江海相汇;三面环山,群山列阵。重重迭迭的山峦,都是花岗岩石山。闽安之石,俗名花岗岩白梨石。闽安盛产的花岩石,石质坚硬,硬度均在六度以上;颜色雪白光亮美观,如同雪梨;裂纹少,石体香(俗语:整体成材率高),纹理顺畅柔和;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变色,石材色泽始终如一,建筑界十分喜爱闽安之石的质坚色白不变色,这是岩体处在江海咸淡水交界的天赐产物。闽安古镇城的军事建筑、民房营房、街道桥梁、炮台战壕、基础设施、生活用品、石碑墓碑,采用石砌石造者,举目可见,闽安恰似绚丽多彩的石世界。

  闽安采石业是古代闽安手工业的支柱产业,始于魏晋,声名远播。晋福州太守严高在屏山建冶城,唐闽王王审知扩建罗城,宋代建福州万寿桥,都采用闽安石材。南京中山陵的建造时,国府主席、福州人林森亲自挑选闽安料石由海船运往南京。上海外滩的大世界建筑,老外也喜用闽安石材。建国初期,福州义序机场建设的一年多时间里,闽安打石工人夜以继日供应石材与碎石建设机场,当时还受到福州市人民政府的表彰。

  石业是古代闽安主要经济支柱之一,至今还留下许多石建筑的杰作。唐朝观察使陈岩构筑的闽安高山兵寨,经宋元明清历代修建,具备屯兵打仗与烽火报警两项功能,迄今尚存长百多米、高四米多的石砌寨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闽安迥龙桥,是唐代通海大石桥,古桥的庞大石梁和精美的三十六根石栏柱石雕,极具文物和艺术价值。闽安宋代监镇卫城、明代监镇衙城、清代石头城,规模宏大。

  石头城是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由福建总督马得功督造,临江而筑,城墙高24米,厚12米,周长1850米。抗战时期,石头城被拆除,石料用大船运至闽江口填港,填塞成水下长城,防范日舰侵犯福州。如今仅有十几段残墙。闽安十八条街道铺设的大石板;闽安镇城的石砌战壕、堤坝、河渠;古民居古建筑各种石板铺设地面;闽安许多石砌古民居,犹如一座座碉堡。国家级文物亭江炮台与戍守台湾将士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闽安协台衙门,还有现存完好的城隍庙、妈祖庙等三十八座寺庙观堂,这些浩大的城建工程和戍台军事工程,都见证着闽安石业的辉煌历史。

  解放后直至八十年代,闽安石业更加兴盛。在闽江段闽安门两岸和邢港河两岸,开采的石山有三十多座,百多个坛口,三千多名采石工人。连绵的采石场上,工人们打石挥锤的叮铛声,百米悬崖上如飞鸟挂壁的工人,那身扎坛索撬动大石的滚落声,手抡大锤打锹的号子声,赶潮汛民工抬石装船的吆喝声,组成美妙的交响乐,响彻闽安上空,好一派热火朝天的开山打石和运石的壮观场面。

  闽安盛产的石材有专业的闽安石船运输社,还有福州水运公司,闽安渔民连家船,闽侯新岐运输社,运每天约有三百艘石船在闽安江河两岸装运石料(如图),运往福州一带工地。每当涨潮时分,石船鱼贯般赶赴各采石场装货;退潮时,满载的运石船塞满闽安邢港河石船码头周边,邢港河变成石船的一马平川。闽安石船为单桅木船,载重约30吨,前仓表面用6公分厚、宽40公分、长约3米多的松杂木平铺,上装石料,起卸方便,如遇风浪险情可立即卸货,以保证船体不倾覆。水运船、连家船、新岐船均为三桅木船,前仓不设堵板,仓面不铺厚木板,既能运输石料及杂货,又能在近海远洋捕鱼。

  2013年夏季,福建省博物院考古队在闽安协台衙门周边挖掘考古,发现直径约70公分的石制车轮,石轮边沿磨损光滑,这一沉睡三百多年石轮的宝贵发现,填补了闽安古代陆地运输重量级石材所用工具的空白。闽安迥龙桥25根石梁,每根重30多吨,古代用大船装石,趁潮水涨落在桥墩上安装桥梁,解决了水上运输与架设石梁难题。闽安的石制车轮,为古代陆地运输大量石材建设浩大城建工程和军事设施立下丰功伟绩。闽安石韵锵然,闽安石文化辉耀古今。笔者曾担任石料厂厂长二十多年,对闽安之石有特殊感情,特作此文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