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官:马尾的变化翻天覆地
http://www.mwnews.cn 2019-06-26 07:00:24 【字号 大 中 小】
记者 郑婷
“老李啊,上次我还麻烦他来家里换了电插头。”在马限社区尚层建筑小区的老陈口中,李水官是个热心人,经常看到他背上自己的工具箱,开着电动车,在社区里走街串巷,义务帮助居民们修理家电、检查电路、修理门窗……几十年风雨无阻,一分钱也不肯收。
今年70岁高龄的李水官在马尾工作、生活了30多年,见证了马尾日新月异的变化。
1974年,祖籍霞浦的李水官从部队退伍后便来到福建轮船公司上班,也是在这个期间,李水官学会了维修电线、水管,做木工。1975年,他和爱人结婚后,就在马尾定居。在这里工作、安家,一呆就是近44个年头。
“那时我对马尾的第一印象,就是城郊结合区,比较破旧离市中心也远。”李水官的第一个家安在了马限山昭忠祠附近,也是过去的单位宿舍,在他印象中出趟门是件很麻烦的事,几个相熟的老职工甚至会开玩笑,说去福州市区不是“进城”,是“到另一个城市去”。“走水路的话,要等闽江的轮渡,去台江一趟要近两个小时。走陆路的话,也不方便,只有一部37路公交车,常常还挤不上车。”
闲暇时候李水官会去马限山溜达,乘坐公交看沿途的风土人情,旧时情景历历在目:37路公交车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行驶,偶尔碰到车子交汇,会让公交司机“恼怒不已”;“密密麻麻的旧房子,住着总是提心吊胆。”李水官的单位宿舍是一排4间的6层小楼,每间只有40平方米,还被分为一大一小两个房间和一个小小的厨房,厕所则是两户人共用,经常断水断电,夏天屋里闷热潮湿,卫生条件差不说,还有消防隐患……
上世纪末,马尾区开始实施旧城改造,陆续对马限山、沿山等区块进行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等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开展中。“土地还是那块土地,却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提起马尾十几年来的变化,李水官很兴奋,“这不是一般的变,是翻天覆地的变!”
“我们以前也幻想过,哪天马尾能便利起来就好了,中间隔着大片大片的农田呢。”谁曾想,这位老人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
随着城市道路建设工作的不断改造提升,如今的马尾已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路网:城市公交车来回“忙碌”把人们带往全市各处;区内两部公交线路“加快”区内联系;闽江琅岐大桥、三江口大桥的通车改变了轮渡联通闽江两岸的历史;未来地铁延伸线的开通将让马尾交通更便捷。
“马尾早已不是过去的城郊结合区啦,现在是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城区!”对马尾的“变”,李水官言语中透露着满满自豪。
“我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年出生,1970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常常有种使命感,要对得起党的培育之恩,为群众干点力所能及的事。”以前还没退休的时候,李水官就经常义务帮同事们修家电。2009年退休后,李水官就在成为全职义务修理工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在李水官眼里,马尾是一块宝地,有人文风景,也有产业集群,悠悠的闽江水,承载了久远的历史。“我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多年,以后也不会离开。因为我跟所有马尾人一样,热爱这一方土地。”李水官说。
之恩,为群众干点力所能及的事。”以前还没退休的时候,李水官就经常义务帮同事们修家电。2009年退休后,李水官就在成为全职义务修理工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在李水官家里,螺丝刀、电笔、电钻、锯子、斧头等十几种水电、木工的工具一应俱全。“修水龙头、布电线、换开关盒、换门锁、修床铺……这些我都帮忙做过。”李水官说,这些年他修过多少东西,他也记不清了。爱人黄秀如打趣说:“起初只是尚层建筑小区,后来整个马限社区也都纳入了老李的‘规划’中。他待大家就像亲人一样,尽心尽力。这些年,只要人家打一个电话,只要他在家,一定会去帮忙,真的是随叫随到,而且分文不取。”
李水官每次帮别人维修水电等的工作时间,少则一个多小时,多则好几个小时,往往累得满头大汗,但他一直坚持着,即使逢年过节、刮风下雨也不间断。“我是一名老党员,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应该的,而且这些都是举手之劳,还能丰富我的晚年生活,何乐而不为呢?”李水官说。
在李水官眼里,马尾是一块宝地,有人文风景,也有产业集群,沿着悠悠的运河水,承载了久远的历史。“我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多年,以后也不会离开。因为我跟所有马尾人一样,热爱这一方土地。”李水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