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马尾区健康教育宣传专栏 >> 正文

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

http://www.mwnews.cn  2018-11-16 19:50:01   来源:区卫计局    【字号

  一、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的定义

  (一)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二)糖调节受损又叫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为 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和/或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0mmol/L, 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11.1mmol/L)。

  二、糖尿病控制不良将产生严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一)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二)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四)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五)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三、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

  2、有糖调节受损史;

  3、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24);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 cm);

  4、静坐生活方式者;

  5、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中有2型糖尿病;

  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

  7、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L及总胆固醇≥2.22mmol/L);

  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四、糖尿病的预防

  (一)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二)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在高危人群中开展2型糖尿病筛查,推荐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四)及早干预糖调节受损者;

  (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减少5-10%,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五、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一)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二)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四)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王家勋:

  科学健身核心信息

  »

  一、科学健身有原则,牢记要点是关键

  科学健身应该进行全面的体质评估,选择安全有效的健身运动,遵从循序渐进的健身计划,参加多种形式的运动项目,全面发展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坚持经常锻炼身体。科学健身的锻炼计划要点主要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每次运动时间。

  二、科学健身可以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

  科学健身应将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注意与全面的营养、充分的休息和安全的环境相辅相成,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三、运动有益健康、降低疾病风险

  科学健身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强健肌肉骨骼,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命活力、促进心理健康,改善生活品质。

  四、久坐伤身,动则有益

  减少静坐的时间,鼓励随时随地、各种形式的身体活动,每小时起来动一动,日常身体活动是健康的基石。

  五、运动风险评估可以提升运动安全

  运动前应了解患病史及家族病史,筛查生理指标,进行体质测定,全面评估身体状态,减少运动风险。

  六、运动环节要完整,运动方式要多样

  一次完整的运动应当包括准备活动、正式运动、整理活动,这三个环节不可或缺,一周运动健身应当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这三种方式不可偏废。

  七、儿童和青少年应当培养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

  推荐儿童和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鼓励大强度的运动;青少年应当每周参加至少3次有助于强健骨骼和肌肉的运动。

  八、成人运动要保证一定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推荐每周运动不少于3次;进行累计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累计至少75分钟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也能达到运动量;同等量的中等和较大强度有氧运动的相结合的运动也能满足日常身体活动量,每次有氧运动时间应当不少于10分钟,每周至少有2天进行所有主要肌群参与的抗阻力量练习。

  九、老年人量力而行、保持适当身体活动水平

  老年人应当从事与自身体质相适应的运动,在重视有氧运动的同时,重视肌肉力量练习,适当进行平衡能力锻炼,强健肌肉、骨骼,预防跌倒。

  十、特殊人群应当在专业指导下运动

  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慢病患者、残疾人等)应当在医生和运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