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插上科幻翅膀
http://www.mwnews.cn 2023-10-25 15:33:01 【字号 大 中 小】
深圳“90后”小伙海漄火了。不仅因为他的作品《时空画师》一举夺得2023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还有获奖后没多久他就按时出现在了工位——“周一该上班就上班”,成为一桩美谈。
《时空画师》创作灵感源于央视节目《国家宝藏》,并不长的篇幅里,围绕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古今故事展开推理与想象,其中主人公能透视时空,用画笔描摹出自己从未到访过的大好河山,令人称奇。小说中传统文化、历史、科幻、推理等因素交叉运用,且不乏“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既视感,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如纪录片般真实,历史般厚重,但又天马行空的幻想世界。
这部作品也是入围该奖项的唯一一篇中文作品,能够获奖在作者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从大环境看,它契合并顺应了当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从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火出圈,到成都大运会闭幕式上《蜀川胜概图》惊艳亮相,更不用说近年备受热捧的舞蹈《唐宫夜宴图》以及“奇妙游”系列,有目共睹的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愿意投身其中的人也多了;从个体角度看,无疑也是作者潜心耕耘的结果。海漄从小就热爱阅读,通过《海底两万里》等名著完成了科幻启蒙,并于十多年前开始从事科幻作品创作,此前已有《血灾》《龙骸》《江之怒》等作品发表。历史+科幻是他一系列作品的鲜明特征,通过人物在历史漩涡中的挣扎和奋起,来衬托个人、集体、文明的意义,是他擅长的叙事方式,这篇《时空画师》更是一篇成熟的代表作。
不止海漄,在当代中国科幻创作的浪潮中,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故事的做法越发受到作者和读者青睐。一方面,这是个人想象力边界拓展的过程。如何把民族记忆、民族故事转化成全球同行的“科幻语言”,值得创作者们深入探索;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发现的过程。正如海漄所说,某种意义上,历史科幻不是为了寻找一块新异域去探险,而是从这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中重拾那些可以打动我们、打动全人类的东西。正是如此,在世界科幻大会征集的“幻享未来”科幻作品中,不仅有赛博朋克风格的城市、浩瀚的宇宙星辰,而且还有神秘的古蜀历史、中式未来科幻世界,由此可见,文化底蕴深厚与科幻氛围浓厚是可以相互赋能、相互转化的。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过程。科幻,也恰恰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一个连接点,通过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书写,传统文化便成为一种创作源泉、一种源头活水,为作品展开提供了充足养分。无论是刻意为之的选择,还是顺其自然的结果,闪烁其间、值得称赞的不仅有文化自信,还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为。
值得称道的是,作为一名银行从业者,海漄的日常工作十分繁忙,工作日晚上11点到家、周末加班是常态。饶是如此,他仍旧保持着每年创作两三部中短篇小说的速度。联想到不久前走红的网络热梗“文化体力被榨干”,即一些网友声称工作中疲于应对,下班后只能刷刷手机、看看娱乐,我想海漄获奖除了给予中国科幻创作者以激励,其实也给打工人传递了一个信息:并不存在什么文化体力,只是个人追求不同罢了。 (陆 夷)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