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街的元宵故事:李奶奶的花灯谣
http://www.mwnews.cn 2015-03-05 10:11:35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李奶奶高兴地展示刚做好的花灯 记者 翁闽/摄
记者 翁闽 吴巧蓉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除了闹花灯、踩街、猜灯谜等早已家喻户晓的习俗外,在民间还流传着送花灯的习俗,但知道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由于福州话里“灯”与“丁”音相近,元宵期间送花灯就有添丁的寓意。女儿出嫁第一年娘家人会在元宵期间送上观音送子灯,寓为早生贵子;若第二年还未生子,还会送橘灯,福州话里“橘 ”与“急”同音,有催促之意;若生了男孩则送上状元骑马灯,祝福孩子今后学业有成;女孩就送莲花灯,希望女孩越长越漂亮。
说到制作花灯,马尾老街的李齐兄奶奶可谓是远近闻名,有口皆碑。“李奶奶热情好客心灵手巧,她做的花灯我们邻里都很喜欢,时常有人特意从外地赶来马尾,要买她的花灯。”邻居王阿姨对李奶奶的花灯是赞不绝口。
80岁的李奶奶已有超过25年的制作花灯经验了,“当年老伴过世后,我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 为了养家糊口自己学习做衣服做花灯”李奶奶凭借自己这双巧手撑起了这个家,“现在我还在做花灯就是为了快乐!”说完,李奶奶高兴地向我们介绍起她的花灯故事。
“前两天我还在外地赶工今年的花灯,忙到凌晨1点才做好。”据李奶奶介绍,今年她自己一人做了60盏花灯全都免费赠送给邻居朋友的孩子们。“在马尾,我们的传统习俗里,第一年除了观音送子灯,还会多送一盏状元骑马灯,第二年会送橘灯加莲花灯。与马尾不同,连江地区还有送孩儿坐盆灯的习俗。不论什么灯都是一种心意一种祝福。”
这些花灯从材料挑选、图案绘制、到编织成型全都是李奶奶亲自上阵的纯手工制作。“以前我都要到山上去选竹竿,砍下来,再带回来晒干,削皮。”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工序才能将一拳厚的竹竿打磨成做花灯的竹签。画花灯的纸张也是李奶奶经过精挑细选的,不论是用来做花的皱纹纸,或是画图无色纸、细棉纸,甚至有的纸张因需要的太小片,店里买不到,李奶奶就自己将买来的白纸,染成红色。“有时候还需要自己画画像,给人像上妆,我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本来还想学习画山水风景,后来没去成挺可惜的,不然又可以丰富花灯的类型了。”李奶奶遗憾自己没去成山水画培训班,不过她希望今年下半年还能报得上名。
“我不会觉得累,这都是我的爱好,也是给大家满满的祝福和欢乐。可惜的就是没人来将我这手艺传承下去。”李奶奶感慨道。王阿姨心疼李奶奶:“每年她都有做花灯,每次都很辛苦,手时常磨破皮,但是她还是很开心的给大家做花灯。我们邻居都很担心要是她不做花灯,元宵都没味道了。”
科技发达的今天,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产品比比皆是,人们似乎渐渐淡忘了一些值得我们珍惜和承传的传统手工艺,李奶奶的手工灯笼便是其中之一。她的故事在这春寒料峭之时,温暖了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