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讲命运的故事

http://www.mwnews.cn  2015-03-05 10:12:09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林颖

  “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以前以为节制或者自我用逻辑框住,甚至掩耳盗铃地掩藏住,是最好的方法,然而,无论如何,它终究永远在那躁动起伏。”——蔡崇达《皮囊》

  这是一本可以放在床头细细品味的好书。豆瓣上的“豆友”称其为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作者蔡崇达是闽南人,他用一种细致、冷静的方式,带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

  为何叫《皮囊》?《皮囊》一文中,一位99岁的老太太“阿太”,没文化,是个神婆。阿太在厨房将手指切断了,都只是“哎呀”一声,说没事就是把手指切断了,阿太是活得超脱之人,看尽了世间的苦难与变迁,她说的那句话也是《皮囊》这个书名的意义所在——“我们都是戴着皮囊在世间忙碌的灵魂,这副皮囊的用处就是来经历各种风吹雨打,所以我们的灵魂才始终有地方可以安放。” 她教给作者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命运爱开玩笑,家庭的清贫、父亲的早逝,让蔡崇达早早地成熟。在书中,他将自己的回忆撕开,毫不掩饰善与恶,一面刺痛自己,一面写出这些文字。书中写父亲母亲的几个故事背后,可以想象出这个家庭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可是蔡崇达没有刻意去渲染任何悲苦的情绪,只是客观地在陈述故事,剖析人物。在《母亲的房子》一文中,母亲想要建一座即将被拆的房子。为了房子,她做苦工,捡菜叶,拒绝所有人的同情,哪怕明知这座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只是为了“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文章的最后,蔡崇达说:“我知道,即使那房子终究被拆了,即使我有一段时间里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但我知道,我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回。”上辈人与下一辈对肉体归宿的共识,也是支撑一个家的情感关键。

  我喜欢蔡崇达的文字,是因为文中处处可见“人”,一个个人与他们所处环境所演化的情感氤氲出这个社会最本质的亲情,纯粹且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