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沧桑七百载 祖训代代传

http://www.mwnews.cn  2015-11-19 10:57:05   来源:海峡时报    【字号

  本报记者 林颖 文/图

  “训子及孙,悉本义方。仰绎斯旨,更加推详。日诸裔孙,听我训章。读书为重,次即农工。取之有道,仕商何妨……”699年里,进出琅岐陈氏宗祠的族人一波一波地更换着,但墙上的“陈氏祖训”却始终挂在那儿,无声地教育后代如何为人处世。

  陈氏宗祠建于飞凤岭梅岩山麓,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坐东朝西,四周建起风火高墙,崇祯二年和顺治十一年曾经过两度火焚兵患,但宗祠的堂构依旧存在。建在琅岐一条热闹街市旁的宗祠,犹如悄然久站的满腹经纶的老者,散不尽满身沧桑。如今,偶尔有耄耋之年的老人饭后散步进祠堂,坐在堂前翻阅报纸。在他身后,39对书法楹联荟萃了全国名家墨宝,堂额上进士、文魁、武魁、博士等23面匾额赫然醒目。而最惹人注目的是这座祠堂的堂号:诗礼堂。

  采访时,75岁的陈起亮精神矍铄地走进陈氏祠堂,深色西装外套的口袋上整齐地别着一支黑色水笔。大他一岁的陈奋梓连忙招呼他坐下,“你给讲讲我们家族的历史,你最了解的。”陈起亮是族人口中的“文化人”,这位曾经的教书先生在三尺讲台上站了34年,放下课本说大家族的故事,他也很在行。

  一坐下,陈起亮就打开了话匣:“我们陈氏最早发源于河南固始,烽火年间从中原往南迁徙来到福州仓山下渡,把族人迁到琅岐的始祖叫陈明山,他是个商人,做头饰买卖生意。一天,他辗转到琅岐岛,看到这片冲击岛四面环水,中间是一座翠绿的山,顿时心动,这么美丽的地方太适合居住了,于是把家定居在了琅岐,一晃时间就快七百年了。”如今,陈氏族人在琅岐已经发展到15000人,分布于群星村、红光村、红星村、星光村。

  提起陈氏祖训,陈起亮掩不住自豪。“祖训一共192个字,通篇教育后代要爱国爱乡、孝友睦姻,要懂得礼义廉耻、勤俭持家。”他尤其强调:“这上面的第一个要求便是,‘读书为重,次即农工’,可见从古时起陈氏家族就十分注重教育,所以我们的堂号就叫诗礼堂,祖上要我们懂得诗书礼仪。民国时期,兴教育才的陈元诏还倾创办了闽侯私立第三国民小学,免费供读贫苦学生。从那个时期开始一直到解放前,从这所祠堂学校里毕业的学生共有五六百人。”

  为什么这么重视读书?陈起亮说起坊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内战时期,琅岐这座孤岛也不能幸免于难,国民党就来抓壮丁,也有族人想逃跑,但不识字啊,想跑回家都不懂得方向,看不懂标志牌上的字。”

  1966年,陈起亮毕业后,被乡里请回来到前锋小学教书,用实际行动传承着祖训里的“兴教育才”。“34年,我教了三代人,号召老师们要给予学生‘爱的教育’。但我教学很严厉,孩子们看到我都害怕,其实我很爱他们!”陈起亮大笑起来。他告诉记者,当一个好老师不容易,一方面是为人师表,一方面要注重教学。正如祖训上的192个字,读起来容易,但要教予后世族人的还有许多。

  延伸阅读:陈氏祖训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仰绎斯旨,更加推详。日诸裔孙,听我训章。

  读书为重,次即农工。取之有道,仕商何妨?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藏。

  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国,可表可坊。为官为宦,必要忠良。祖宗佑汝,福泽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远礼法,乖舛伦常。贻羞祖宗,开罪彼苍。神则殃汝,家运不昌。

  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年同气,偏论异乡。手足不睦,干戈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脉,泯厥界疆。兄和弟爱,先灵安康。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舟共济,勉哉勿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