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古稀老人们的曲艺人生

http://www.mwnews.cn  2019-03-07 10:11:35      【字号

古稀老人们的曲艺人生

  ○王晓霞

  一个云手,一个盘腕,一个转身,几步圆场,身着戏服、面涂油彩,一出《婚事新办》被闽安夕阳红曲艺队的几位老人演绎得生动形象,台下负责吹拉弹奏的依伯也十分卖力。每年拗九节和重阳节,夕阳红曲艺队都会给村里的老人们带来精彩的文艺表演。

  夕阳红曲艺队是一支扎根于闽安的闽剧业余爱好队伍,这些平均年龄已经75岁的老依伯、老依姆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坚持着,而且还精益求精,除了在闽安村本地表演,还会组织队伍到临近的地方去交流演出,俨然是一个专业的团队,“每年的拗九节和重阳节,我们曲艺队都会上台表演,而且曲目还都不一样。”今年72岁的陈丹东是队里年纪最小的成员,由于在村里做过40余年的工作,她当起了曲艺队的联络人,精心打理着曲艺队的日常活动。

  闽安村算是戏曲名村,当年闽安拥有着一支人员较多的闽剧团,闻名十里八乡,因而村里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都对闽剧有着特殊的情怀,“闽剧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流行音乐,现在你们年轻人去KTV唱歌,我们自己搞个‘乐队’唱闽剧,老依伯老依姆的退休生活也是很精彩的。”陈丹东曾是闽安剧团的成员,回忆起当年剧团的辉煌时刻,她仍觉得历历在目,“当时剧团人最多的时候幕前幕后加起来有45个人,大家除了演出,白天还有其他的工作,所以我们一群人就晚上排练,印象最深的是70年代,被禁演多年的古装戏被允许再次搬上舞台,我们就排练了一出《铡美案》,每晚我们都准时聚到村里的教堂排练,一盏15瓦的灯照着,特别暗,但是我们却是干劲十足。当时还请了专业的闽剧导演来排戏,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两三部剧交叉排练,然后就开始去周边巡演,场场都爆满。”回想起当年的场景,陈丹东笑得别样开心。

  曲艺就这样在闽安村人心里扎了根,“我们这个曲艺队真正建立是在2008年,最早我们队伍没什么规模,就是村里几个对闽剧有爱好的人聚在一起,自己玩玩,吃完饭就到现在老人活动中心后面的亭子里去排练,当时老人活动中心还没建起来,我们在亭子里吹拉弹唱都是风吹日晒,冬冷夏热,但还是吸引了很多人来参加。”陈丹东觉得对闽剧的这份爱好是很多她这一辈闽安人深植在骨子里的,“小时候我家就在剧院旁边,每次有剧团来演出,我就跟母亲吵着要去看,当时一场的门票价一两毛,但在那个物资和金钱都很紧缺的年代,我母亲就不肯让我去,我就哭,可以哭一整天,最后我母亲没办法,经常是在最后一两场的时候被我哭动了,拿钱让我去看,等我成人以后,我母亲还说起过这件事,奇怪怎么会那么爱看戏。”退休以后,陈丹东就一心扎在了她的曲艺爱好里,“十几年了,我们曲艺队每周六的活动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闽安村是马尾区内典型的华侨村,老人特别多,生活上富足了以后,精神生活也丰富了起来,夕阳红曲艺队也渐渐壮大,2011年,闽安村建设乡村文化站,夕阳红曲艺队就变成了重点扶持对象,“这些年来,村里面陆陆续续为我们投资了20多万,音响设备、乐器、服装都是村里面给我们置办的,甚至还给我们打了室内舞台,就在老人活动中心的三楼,现在排练冬天冻不着,夏天晒不着,特别好。”

  就在陈丹东带着笔者参观曲艺队的排练场所时,远在美国的蔡德贞给陈丹东打来了跨洋视频电话,询问拗九节的曲艺队节目的彩排情况,还特别叮嘱陈丹东要把节目的录下来发给他看,“他原来也是我们曲艺队的队员,几年前被儿子接到美国去养老,但还是对家里的事热心得不得了,特别是闽剧,忘不了这个乡音。”陈丹东说起这个老伙伴,津津乐道。

  夕阳红曲艺队的这些老依伯、老依姆已经到了古稀、耄耋之年,但对于闽剧爱好的这份执着却是不减当年,而且他们还与时俱进,把“老闽剧”唱出了“新调子”,为了今年的拗九节,陈丹东和队员们合计着创作了一部新剧《婚事新办》,把移风易俗新风尚排进了戏里,也为闽安村的乡风民俗注入一股清新之气。陈丹东坦言,“闽剧给我们这些老依伯、老依姆带来的还不止精神上的快乐,关键是还锻炼身体,唱戏是需要用丹田之力的,如果没常练习还真是唱不动呢,我们就想着一定要坚持,等到哪天真的唱不动了,再坐下来听别人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