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 正文

《林纾译著经典》重读一个时代的传奇

http://www.mwnews.cn  2013-03-18 15:16:43   来源:凤凰网    【字号

  在这个崇尚快餐文化与浅阅读的时代,无数人都在感慨经典的缺失,回望历史层层尘封的文学殿堂里,有一些作品却永远散发着永恒而温暖的光芒。近期,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林纾译著经典》就是其中一种。

  林纾字琴南,大名鼎鼎的“译界之王”林琴南便是他。在各种介绍资料里,他总是以中老年人的面目出现,长袍马褂,拖着一条辫子。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中式小老头,用生花妙笔译出了180余种西洋小说,被称为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文学翻译家。

  林纾是光绪八年的举人,他不懂外语,真正精通的是古文。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巴黎留学回来的好友王寿昌向他提起了小仲马的作品《茶花女》,并邀他合译。于是,林纾一面听着王寿昌讲述,一面下笔如飞,用古文把这个故事译了出来。这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译著,林纾的译笔流畅优美,感人至深,《巴黎茶花女遗事》1899年刊行之后,便迅速风行全国,一时洛阳纸贵。

  

这次巨大的成功使林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也使林译小说成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林纾那种再创作的翻译方式,不仅完全发挥了他的古文造诣,甚至令他能够从容而适当地弥补原著的不足。为此,康有为盛赞“译才并世数严(复)林(纾)”。而后来的文学大家,如、鲁迅、郭沫若、钱钟书等人,在谈到自己受西洋文学的影响时,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林译小说。胡适更是对林译小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古文的应用,自司马迁以来,从没有这种大的成绩。”

  时隔一百多年之后,虽然林纾翻译过的绝大多数外国作品已有了现代汉语译本,但纵观林译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影响仍是空前而绝后的。上海辞书出版社从众多的林译小说中选出了十篇,编为四册,名为《林纾译著经典》,供读者缅怀与欣赏。

  此次《林纾译著经典》收入的十篇包括林纾各时期较有代表性的译著,从这些篇名就可以看出林纾的风格。《巴黎茶花女遗事》《不如归》《迦茵小传》(今译《琼 海斯特》)的篇名和原著出入不大,但更多时候,他并不拘泥于原著的名称,而是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为作品重新命名。譬如《吟边燕语》其实是《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拊掌录》原来是华盛顿欧文的《见闻札记》,《现身说法》是托尔斯泰的《童年 少年 青年》,《黑奴吁天录》则是著名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离恨天》根据原著应译为《保尔和薇吉妮》,《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今译《艾凡赫》。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块肉余生述》,你知道这是哪本名著吗?是《大卫 科波菲尔》!念及作品内容,我们也只能为这个译名拍案叫绝了。

  篇名尚且如此,内文就有更多惊喜了,林纾娴熟的表达技巧与流畅的文笔浑然一体,仿佛天生便是如此,巧妙而协调,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虽然文字是某种意义上的古文,但行文却异常明爽轻快,就连古文里少见的滑稽的风味,在林译小说里也一再出现,如《拊掌录》中《睡洞》一文,写先生垂涎富家女时,林纾译道:“先生触目见其丰饶,涎出诸吻。见猪奔窜,刚先生目中已现一炙髁;闻稻香,则心中亦蓄一布丁;见鸽子,则思切而苞为蒸饼之馅;见乳鸭与鹅游流水中,先生馋吻则思荡之以沸油……”如此等等,不由令人莞尔。其他作品亦是如此,以致钱锺书先生会有“发现自己宁可读林纾的译文,不乐意读哈葛德的原文”之叹。

  至于《巴黎茶花女遗事》中亚猛“拂袖而去”,以及林译茶花女灯下读小说为“挑灯夜读”,受到一些读者的嘲笑:“西装袖子如何拂得?”“茶花女香闺哪里来的油灯?” 似乎不必深究,因为这本来就是一种奇异的结合,当金发碧眼的西洋文学以中国古典的长袍马褂现身,口曰“之乎者也”之时,谁说这本身就不是一段传奇?也许我们更多的应是一种包容、一种欣赏的态度。

  值得称许的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在每一篇的中隔页上,都注明了本篇现代通行的译名,以便读者做好心理准备,看看自己熟悉的名著是怎样以一种不太熟悉的面目出现,这样对照阅读,未尝不是一种新的体验。同时,林译小说原文中只分章节,而上海辞书出版社考虑到现代的阅读习惯,根据文意为林译小说的每个章节都划分了段落,使读者读起来更加方便。

  【书籍信息】

  书名:《林纾译著经典》

  ISBN:978-7-5326-3752-2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定价:168元(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