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老马尾”吴玉宝:“我陪开发区走过三十年”

http://www.mwnews.cn  2014-12-30 20:01:29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从马尾旧街一路走到君竹路,这条熟悉的路吴玉宝来来回回走了几十年。华灯初上,车如流水,吴玉宝放慢了脚步,叹道:“再回首时,我已经陪开发区走过了三十年。”

  生活从斑驳到簇新,吴玉宝同每一个“老马尾”一样,有着陪伴开发区一路走来的自豪感。在30年的时间轴上,他是见证者同样也是参与者。“马尾的路和‘住’都留下我当年参与建设的痕迹,要说开发区的变化,我觉得每一天都让人欣喜。”

  老马尾人参与建设的路

  老吴说,自己今年67岁,生命中有一半的时间都经历着开发区的成长。建区之初的马尾恍然是一座小镇,闽江边的滩涂“紧随”狭长的陆地,无论是住房还是交通,百姓的生活日复一日,就连不便捷都成了生活中的“习以为常”。

  老吴回顾往昔时,窗外充斥着公交车的喇叭声和呼啸而过的声响,这样的嘈杂在他听来却是开发区发展的标志。“最早时,马尾只有一条福马路,通往福州主城区的公交仅有37路,每天八班,老百姓去趟福州要提前两天做好思想准备。上午六点得在马尾造船厂门前的车站等候,车来了还得考验脚下功夫,赶不上趟,就得再等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那年,领着妻子去省立医院看病,俩人为了不在公交上耽误太多时间,愣是花一个多小时轮流骑自行车到了福州。

  1999年9月26日,老吴说这些年来忘记了许多事,唯独忘不了这个日子。“这一天江滨路通车,意味着去趟福州不再像‘短途旅行’,当天福州市随即开通了从马尾到福州金牛山公园的双层巴士29路公交车,大家伙儿高兴地跟过年似的。”老吴说,老百姓对路的期盼绝非只是口头。

  时间倒回1997年,当时居住在现管委会到教堂道路沿线的百姓积极配合动迁,为修江滨路腾出了建设位置,“当时我所在的工作单位——福建汇海建工集团公司参与建设江滨路,马尾人建马尾的路,我每每和大家说起,都很自豪。”

  时年,建设工地上的如火如荼老吴至今还记忆犹新,为给工人们鼓劲儿,他动手给工地上写标语,一个个竹篾编的大箩筐背后写着“赶工期、保质量”等硕大的红字。1999年春节,距离江滨路建设完工不到十个月,除夕夜工地上依旧灯火通明,老吴所在的建设指挥部与建设工人一同吃年夜饭,度过了他这辈子都难忘的除夕。同年9月底,江滨路通车,老吴说,这不但是给共和国50周年的献礼,也是给马尾人最好的礼物。

  住得舒坦才知是幸福

  路通了,带动了开发区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改变是拔地而起的高楼。

  老吴依稀记得,建区前马尾三层以上的楼房屈指可数——二十四中教学楼、海员俱乐部和闽侯水产公司。一家七八口人挤在不足四十平的老房子里的情景,在当时有许多。

  建区五年后,随着条条道路的兴建,道路两旁建起的住宅楼成了香饽饽。就当时的经济状况,改善居住条件是全家人梦寐以求的事,“买房虽不用通宵排队,但销售得很快”。

  1990年,老吴一家欢天喜地地搬进了由单位负责建设的联安住宅楼,新居是84平米的三室一厅,房子结构好,实用面积很实惠。“搬了新居,怕妻子不适应,我还特地问了她的感受,她告诉我‘很舒适很开心’。”房子不算小,对老吴一家来说,生活至此有了大变化,出门有公交去四方,回家有热腾腾的饭菜,“住得舒坦才知是幸福啊!”他笑道。

  在老吴在老相册里,那年的老照片随之一年年泛黄,但开发区却在他眼前一日日簇新,欣欣向荣地成长着。“登高天马山,放眼看整个开发区,高楼代替矮房,早已不是老照片里的那个模样。2008年时,我数过,马尾的高楼也才近20栋,也就是不到十年的时间,开发区已经高楼四起。”老吴目光柔和地说着,沉吟些许,陷入回忆。

  三十年,对老吴来说是人生最年轻最有干劲儿的一段岁月,而对开发区来说亦是如此。三十年,千山万水在这个时间点静止成为一幅画,毫无涂改地置于眼前,画中是一座小镇的蜕变,和一群“老马尾人”的幸福见证。

  记者 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