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人物 >> 正文

技工本色 匠心坚守

——记2017年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工模中心副主任林玉登

http://www.mwnews.cn  2017-05-03 00:38:15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刘子·崇学》有云: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记者 林颖 文/图

  如果光阴能诉说故事,那么关于林玉登的故事要从一方小小的工作台说起:21年,林玉登手中的钳具换了一批又一批,摞起来的设计图纸早已高过人。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技工从零学起,带着谦逊与好学,凭借一颗恒心与匠心,成长为了高级技师,并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守拙者恒有成

  从一名钳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要有多少基础?答案是:从零开始。

  1994年,林玉登从三明技工学校钳工专业毕业,参加工作后一次机缘巧合,他参观了洋下新村福日工程塑料厂,琳琅满目的零件和各式各样的设备仿佛有着生命,吸引着懵懂的林玉登。回家后,他从表弟处借来了机械制造的磨具书开始自学。

  因爱生迷,由迷入痴。1996年林玉登进入了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21年的工作,林玉登时常连觉都不顾上,但却一定要抽时间记录工作笔记,至今他的宿舍已经有了20本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工作心得与操作方法,也成为了为林玉登“解题”的“秘籍”。

  在上润,林玉登一开始做钟表表芯。为了尽快掌握模具技术,林玉登勤学苦练,起早贪黑,经常加班到深夜,3年之后,一整套模具制作下来,都是自己跟踪搞定。即使只有一根头发丝大小的加工精度,也能轻车熟路的处理好。

  2003年,设备更新换代,制造业渐入佳境。林玉登开始接触精密仪器。“钟表和手表的表芯大小差距很大,钟表表芯若是不合规格,用锉刀调整,最终也能符合标准。但手表表芯不同,精密仪器更需要技术,否则‘回报’我们的只有低合格率和不稳定性。”林玉登认为一些影响仪器仪表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如精密加工技术的整体水平直接制约着装备和IT产品的发展。

  十几年来,他结合自己的经验,将产品模具结构进行组合、变异、嫁接,创造出一些新的设计理念以及装配方式,解决了大批量的生产技术难题。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在“多重定位”的基础上追加“锥度定位组件”,突破业界齿轮同轴度最大难题,并获得公司齿轮同轴度结构改进奖。此结构可连续生产一个月不下模维修,大幅度提高了表芯模具生产的稳定性。该工艺大幅度改进以往直身定位所产生的各种模具配合缺陷,为公司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电费、节省人工等直接经济效益等约600万元左右。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工作台上的寂寥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一个表芯有100多个零件,一片夹板有近30个齿轮,一款新出的产品就需要有100多项设计。这份看似枯燥的工作,却时常在瓶颈处给林玉登带来“柳暗花明”的力量。直到如今,林玉登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拿过一张图纸,就能看出设计的问题,就算是差距几毫米,也能一眼就指出来。”林玉登坦言,“庖丁解牛”般的游刃有余靠的是“起于垒土”的恒心。

  在上润公司磨具车间主任王茂松看来,师傅林玉登身上印证着工匠精神。“在研发P68手表机芯模具时,他带着我们攻克了一整年。这个狭小的机芯模具从设计、制造到开发要求很高,最让人沮丧的是一次次的失败,失败后是从头再来,从教训中找经验,在研讨中一次次改良方案,最终实现了批量生产。”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几年来,林玉登主要负责指导设计装配表芯模具9大系列,总计200多副模具,涉及116个品种,已全部投入生产线,其寿命可达到300万模次以上。

  2012—2013年,林玉登又负责带领以钳工模具组为首的团队,历时3个月完成了CH31计时跑秒机芯模具的研发制造。因以往所做的低端产品都是以PC材料成型为主,夹板容易变形收缩,平整度和整体强度都有缺陷。而林玉登的团队则突破PPS聚苯硫醚材料成型关键技术,弥补了缺陷。从设计、制造、生产各方面来讲,CH31机芯的开发,将是中国的表芯产品从低端向中高端的一次质的飞跃,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时也打破了日本精工、西铁城在该领域的全球垄断地位。

  在林玉登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一张简单的大型会议桌几乎占了一半的空间,5年来,这个大师工作室带出了20多个人才,他们现在有些是技师,有些是高级工,都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一滴水永远成不了大海,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工作室里,教授技能的同时也欢迎头脑风暴。”林玉登说道。“中国的制造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再一次磨炼基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基础工作,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