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马祖旅游 >> 正文

九海里的遥望

——参访马祖岛印象

http://www.mwnews.cn  2014-02-13 10:07:59   来源:海峡时报    【字号

  参访马祖岛归来,我的心似乎还留在那边,那两岸相向遥望的难忘情景,时时浮现脑际,好一个美丽的马祖岛。

  记得小时候站在福州闽安镇金狮山头上,父亲指着海面对我说:“你叔叔就住在对岸的马祖岛。”从此,我就时常登高深情遥望,盼望亲人团圆。

  福建闽江出海口沿岸与马祖之间的海域,俗称马祖澳,两岸相距最近处仅有九海里。2010年10月,我应邀跟随连江县、马尾区共同组成的妈祖文化研究会百人参访团,参加马祖境天后宫举办的第二届“妈祖升天祭”活动,第一次踏上了马祖岛这方与大陆隔海相望、水程仅25分钟的神圣国土,实现了等待半个多世纪的愿望。

  美丽如画的马祖岛

  出发那天是个艳阳天。当游轮离开马尾港,跃出五虎礁,冲向湛蓝的大海,我第一次聚神欣赏大海之美。那波翻浪卷的海面犹如万匹白马奔腾,这里海轮竞发,不时还有海鸥闲飞,大鱼腾跃,游轮辛勤地犁开一匹硕大雪白的绸缎,好一派海洋风光。

  闽江口外的马祖岛,有4个乡5个大岛,四乡以岛为名,分别是南竿、北竿、东引、莒光,莒光乡辖东莒岛与西莒岛,即原先的东西白犬岛。马祖列岛共有36座岛屿,俱峙大海,四面涛立,绿色的岛屿犹如晶莹夺目的翡翠,镶嵌在蓝色的海面上。1962年,大文豪郭沫若只能从内陆黄岐半岛眺望马祖,曾口占一绝:“和暖如春意欲融,嘉池山上鼓东风;东西犬岛烟波外,南北竿塘烟霭中。”如今,我能自豪地身临其境,踏上这方祖国固有的领土。

  南竿岛是马祖岛最大的岛屿。我登上岛峰纵情遥望,远处海天一色,波澜壮阔,西岸的祖国大陆山川历历在目;近处群岛点点,岛上绿树婆娑、飞鼠跳跃、老鹰翱翔,还有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这里海风习习、空气新鲜、生态平衡、卫生清洁。陆路、水路、空中立体交通便捷。这里村庄、街道、港口、机场、学校、医院、机关、工厂车间分布整齐得体。这里古民居美轮美奂,“海峡维纳斯”之称的芹壁村聚落,北竿清代古厝,南竿北海坑道与八八坑道,马港天后宫等数十座宫庙,高矗入云的妈祖石雕像,处处让人流连忘返。马祖岛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迹随处可见,两岸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祖岛这处海上仙山真是风光无限、美不胜收。

  军事文化景观

  马祖军事文化景观特色显著,马祖已从战争的前线变成两岸交流的前沿。马祖正积极推动军事文化景观登录世界文化遗产。马祖列岛有260多座军事坑道奇观,战壕与了望台等军事遗迹遍布全岛,构成当地最主要的独特的旅游资源。

  南竿岛北海坑道,从海面直通岛心,工程浩大壮观,全长约2000余米,能容纳上百艘军舰,这是马祖规模最大的海军军事基地,坑道入口两旁镌刻:“海中悬日月,洞里拥乾坤。”五十至七十年代,两岸对峙时期,国民党军队动用三个团万余兵力,挖掘八年方告工程竣工。如今,坑道作为旅游景点,游客络绎不绝。坑道内灯光明亮,有两个洞口,洞口安装厚实大闸门。进入坑道顺着边沿栈道参观,行程需要一小时。参观者都为坑道的规模深感震撼。

  八八坑道位于南竿岛,贯通山腰,原是存放战车的洞库,洞内平坦,曲直有度,如同一座巨大的迷宫。如今,八八坑道成为闻名中外的马祖酒厂,数百个立地顶洞的酿酒柱罐,用高级钢材制作,阵列威武有序,碗口粗的长管道焊接在酿酒罐下方,如同血管通向心脏。洞内外整齐堆叠着数千坛美酒,够诱人。浓郁的老酒香味,差点把滴酒不沾的我醉倒,幸好几位同行作家将我扶起。八八坑道从战争阴影走出,服务和平建设的变化,游人无不钦佩。

  大汉据点设在险峻的形似老鹰的山头上,也是一座规模相当惊人的坑道,山体突入海面形成港湾,距离北海坑道约500米。据点的四个出口均朝向海面,坑道内部还设置许多作战室、指挥所。每个洞口安装的岸防炮与204大炮,早已锈迹斑斑,让人平添“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感慨。

  战争与和平公园里的战事陈列馆,周边视野开阔。馆内枪炮军械、炮弹、军服、军刀、望远镜、探照灯、高音喇叭、传单、各种军用品、军令、文件,货色齐全。马祖岛的军事防务已经撤消,岛上三万多驻军裁减至只有“宪兵队”与警察局管理治安,海滩上留下的许多坑道、炮台、弹坑和当年军事对峙的痕迹,被当地政府当作特殊的旅游观光项目。

  硝烟淡去,乡思更浓。参访马祖展示的军事文化景观,联想两岸先民抗敌御侮历史,如明代先民于马祖澳海域,互称“依舅”、“依妗”为联络暗号,并肩抗击倭寇;清代两岸军民联手抗荷、抗法、抗英、抗日等外国侵略者,反映了两岸人民的民族亲情是长期形成,没有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对峙被隔断。纵观马祖军事景观,表明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是求和平、求发展、求统一,两岸人民希望永远不要有战争,永远地享受和平生活。昔日两岸对峙的隆隆炮声已经远去,祖国统一的日子终将到来。

  本报通讯员  杨成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