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一脉相承连海峡

—— 福建船政文化百年传承梦走笔

http://www.mwnews.cn  2014-06-19 14:58:37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记者 林颖/摄

  ○记者 林颖

  2014年六月,马尾滨江廊道上的“清钦差大臣沈葆桢巡台出发地”石碑旁,一位两鬓染霜的中年人驻足在此凝望了许久。眼前的滔滔闽江已是一波平静,但他的心里却久久地泛着波澜。他叫沈丹昆,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第六代孙。

  140年前,也是这个晴好的六月,沈葆桢正是在这里率领福建船政轮船水师,乘坐“安澜”号、“伏波”号等五艘战舰从马尾一号船坞升火起锚前往台湾平定生番、开山劈路。中国第一代近代海军虽然鳞甲未丰,但也如同幼龙出海,初次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

  船政文化从历史走来,不仅演绎中国近代史,唤醒中国海权梦,开启中国复兴路,而且与当今国家核心利益有着共同的价值来源。回首远眺,无论是船政后裔、海军官校学员还是船政故里的人们,无一不思索着如何更好地“传承”这跨越百年的船政梦。

  永不磨灭的海军精神

  6月13日的第五届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上,当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38年班、原台湾海军将领宋炯先生出现在会场时,立刻引起了媒体区的一阵骚动。

  这位台湾代表仪表堂堂,亦如71年前入学贵州桐梓海校时一样意气风发。“马尾海校前身是船政后学堂,桐梓海校前身是马尾海校。可以说我就是船政毕业的学生,这个身份是我一生的荣耀。”

  船政后学堂采用英国海军学制,招训十四岁少年入学,施以八年海军严格之军官养成教育。而当年设立在贵州省的桐梓海校,虽建于船政光芒褪去之后,却也一直沿袭着先进、严格的教育方式。

  “那个年代,虽然参加海校的学生不算多,但学校还是按规定淘汰月考、期考不合格的学员。我记得,航海班由72人淘汰至39人,轮机班淘汰率更高,72人的班级最后毕业的只有24人。稍早的学员还留法、留英学习,因此留下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精英。”接受本报专访时,宋炯将军的话匣里流淌着“流金岁月”的自豪感。

  “那时教员们时常提及船政先驱,甲午战争的失败不是沈葆桢办船政的失败,沈葆桢的船政是成功的,经过两个多甲子,我们从中传承的不仅是洋务运动带给中国的‘师夷长技’,还有他们忠孝爱国、不畏牺牲的精神。”

  毕业后,宋炯将军的出海任务包括护卫南海太平岛、东沙岛,在海峡论坛上,当船政名杰严复曾外孙、原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陈俨少将铿锵有力地阐述“两岸有共同的海,有共同的海上基业,有共同的海上利益,有共同的权利义务”时,这位台湾将军不由地带头鼓掌。会后,两位曾并肩护卫南海的两岸海军将军一次次将手紧握在一起。

  六年来,居住在台湾的宋炯一直致力于为船政文化在台湾交流宣传做大量的工作,如宋炯一般致力于弘扬船政文化的海军学校学生大有人在。6月17日开始,在台湾展出的纪念沈葆桢抚台140周年—《船政与台湾》特展中,其中就有由台湾海军军官学校校友文教基金会提供的照片。“今年我86岁,每年的同学聚会我们就聚在一起想,如何让台湾的学者和青年学生一起来了解船政文化,了解那一次百年前的涅 ,这对于两岸的文化传承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身体力行的传承。”

  船政后裔的家传

  2010年底,沈葆桢六世孙女沈冬第一次重游先祖沈葆桢兴办福建船政学堂的原址福州马尾,正是堂哥沈丹昆接待了她。在马尾船政文化论坛的讲台上,这位台湾大学文学与音乐学教授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演讲的主旨是:请以全球化视野看待台湾问题,希冀两岸关系在一甲子岁月后会有新的突破与进展。

  1874年牡丹社事件后,临危受命钦差大臣的沈葆桢率领船政精英抵达台湾。而后,他开山、拓番、招垦、打破海禁与番汉之禁,奠定了台湾后世发展的新格局。至今,在台湾的初中历史课本中,仍有着沈葆桢时期台湾各方面取得成就的地图。

  每每接受媒体采访,沈冬总是一次次强调: “推动闽都文化交流,进而推动两岸民众交流,作为沈氏后人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将之力行到底。”沈冬告诉记者,一次自己在台湾看到两个小朋友搂着沈葆桢铜像亲昵照相,心里特别感动。这是一种没有距离的喜欢,说明他是活在台湾人民心中的。

  致力于推动船政文化的船政后裔不止在沈家。2014年6月14日,记者在来马尾参加纪念沈葆桢抚台140周年活动中,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暑热天里,大家登上亭江炮台,满坡的格桑花在夏日里开得正艳。

  “左宗棠曾到过这里,”一位随行的工作人员向左宗棠的五世孙左焕 介绍道。“到实地走走能切实体会先祖的伟大之处。”这位参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动”版清明上河图设计的船政后裔脑子里一直有个亟待付诸实践的想法——把左宗棠和沈葆桢创办的福建船政做成3D故事影像,让科技服务历史,让这一段灿烂文化被更多人熟知。

  以产业推动文化发展

  传承,是生物链中极具人文色彩的一环。对于船政故乡——马尾来说,要传承的不仅仅是精神,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更实质地推动船政文化的发展。

  2009年,船政文化首次被写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成为海西七大主打文化品牌中具有海洋文化属性的文化。

  看到这个消息,现任马尾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船政文化管理处主任黄有锋欣喜不已。但随后,他便发现这一百年文化品牌的推动需要太多方面的支持。从迷茫到有序推进,马尾区摸索了很久。最终,思考出一种以产业推动船政文化发展,用企业化运营的模式,让其永葆青春。

  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开始建设,新近打造的这座文化城不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福建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也是新的福建省海洋经济重大项目。

  据介绍,以60亿打造的船政文化城,按功能、位置、展示内容等将划分为六大区域。建成后,将填补福建省内专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基地的空白,发挥旅游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力争在5年内游客接待量突破400万人次,拉动消费5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人员超1500人,形成国内闻名的综合性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成为马尾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作为船政的诞生地,马尾还承担着在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海上福州”建设中更加突出的重任。近年来,马尾区努力把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打造成为集现货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专用码头、商务办公及观光尝鲜和海洋科普文化于一体的全国最具规模的水产交易中心和远洋渔业集散地。吸引更多涉海企业总部落地,把造船工业、船舶研发中心、运输企业总部、工贸企业做大,建设马尾蓝色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