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向甲午海战英烈致敬

http://www.mwnews.cn  2014-08-21 09:53:38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编者按:今年7月25日,海峡两岸一百多位退役将领和专家学者汇聚山东威海,举行“两岸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学术研讨会”。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林樱尧副会长应邀作《历史的悲壮不能失落》主题演讲,引起与会人员强烈共鸣。现将演讲稿的第一部分摘要如下:

  ○林樱尧

  来到中日甲午海战故地威海卫,此时此刻我的心潮难以平静。120年前,从福州马尾走出来的一批船政优秀男儿,和北洋海军广大官兵一道浴血奋战,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不少船政将士为国捐躯,喋血海疆。他们的壮举是中国人不可屈服的象征,是福州人民永世崇敬的爱国楷模。然而,说出向甲午英烈致敬这句天经地义的话,我却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上一世纪60年代电影《甲午风云》上演,再现了中日甲午海战。由著名演员李默然塑造的甲午英雄邓世昌家喻户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史料的欠缺和取舍偏颇,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与邓世昌一样在海战中殊死抗敌的船政战友们,大都成为影片中负面形象,尤其是北洋舰队右翼总兵刘步蟾,血战到最后一刻,却被丑化为贪生怕死的人物。几年前仍有人“引经据典”,乃至凭空推理,对甲午英烈刘步蟾以及福州籍将士大加诋毁,不惜使用

  极端苛薄甚至谩骂式的词语,亵渎船政先烈。每当看到此类文稿,我不由地悲从心来。在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恶劣的社会条件下,刘步蟾和他的同窗战友不惧强敌以死抗争,怎么说都是铁骨铮铮的血性男儿(当然,不排除也有人畏敌避战,只是极个别)。正因为前有影片《甲午风云》,后有海外某海军史研究权威著书歪曲,造成不明史实真相的人们都认为甲午战败的责任,要由这批在战场上以命相搏的海军将士们来承担,甚至出现了“闽人误国”之谬论,至今仍不绝于耳。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解放思想,深入发掘史料,去伪存真,刘步蟾等甲午英烈的英雄本色逐渐显现。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威海“海军史研究会”陈悦先生和他的同仁们,以严谨的史学态度,给蒙冤的船政将士们做出客观公正的评述,洗却了泼在他们身上的唾污,让甲午英烈们不再流血又流泪。

  由此我要引伸出一个话题,今天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我们应当以新的历史文化视野加以审视。诸如海战中的排兵布阵、个人战斗表现、将帅素质以及要承担什么责任等等,不是不可以研讨,但不应成为主流。这次会议议题之一 “甲午战争的教训及影响”,如果能从传统文化缺失海权意识和清末国家体制弊端诸方面深入探讨,定会得到更深刻的历史启迪。我在网上看到刘亚洲将军论甲午战争的文章,题目就叫“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是制度的失败”,以及徐焰先生的“甲午吹来觉醒的风”、金一南先生的“应将甲午战争这个包袱变成改革的动力”。这些新的史学观点,都意味深长,发人深醒。

  1895年2月17日,凄风冷雨中,萨镇冰驾驶船政制造的“康济”号军舰,载着丁汝昌、刘步蟾、林泰增等甲午殉难者的灵柩,缓缓驶离刘公岛,他心中的悲愤自是难表。1952年4月,饱经沧桑的萨镇冰以94岁高龄病逝福州。辞世前他赋诗寄赠毛泽东主席,诗云:“尚望舟师能再振,海表一扫捍岩疆”,对新中国海防建设寄以深切期望。这就是船政儿女为之奋斗不息始终不渝的海军强国梦。今天,我要大声地宣言:甲午战败非战之罪,更不是闽人战之罪,向甲午英烈们致敬,向中国船政先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