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马尾镇地名拾趣(二)

http://www.mwnews.cn  2014-11-10 11:12:43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邵晓达

  何处觅“下岐 ”

  在马尾古镇,叫“岐”的地名不多,现在我们知道就只有“上岐”,旧时人们叫“马尾集镇”为“中岐”,至今上了年纪的人还是沿用旧称。清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在谈到马尾地势时也说,“船坞在马尾山麓,地曰‘中岐’”。可见“中岐”这个词在很早就有了。

  那么有了“上岐”,也找到“中岐”,那“下岐”在何处呢?从现在的地理位置上来看,下歧应该是在旺岐至朏头方向。当然历史已过了几百年,沧海变桑田,旧貌换新颜,很难考证。

  但据邵仁国老先生所记述,下岐村就是现在的君竹村,村民迁居在那里的时间比百年“马尾集镇”形成的时间早的多,因为有了“上岐”和“下岐”的称呼,后来才慢慢有了“中岐”这种叫法。

  此外,现在的君竹宗祠刻有“夏岐境”,“下”与“夏”同音,君竹村的祖先将“下”改成为“夏”。所以君竹村已将“下岐”的称呼彻底遗弃了,再也没有人提起“下岐村”这村名了,取而代之的是“君竹”村,一直流传至今。

  快安、龙门与上坂

  快安这个村名倒是很吉利的。但原来也不是就叫“快安”,有的书是写“磕源”,最近翻阅《鼓山志》时,才发现清初定名为“磕坑”。当时在马尾叫“坑”的地名不少,就在快安村附近就有一个村叫“牛坑”,还有什么“粗芦坑”、“东边坑”、沙坑等等,可见民间百姓各凭喜好,但凡腔调顺,三五人家就有一种叫法,所以村名五花八门也不稀奇了。那么“快安”就很有可能从“快坑”、“磕源”、“磕下”这些旧称中渐渐衍变而来的,“磕”字与“快”字中声母一样;“坑”与“安”韵相近。用福州话来叫“磕坑”,太拗口,叫“快安”不仅名字响亮好听,而且叫起来也顺口。

  那快安村附近的“坑门”为什么又叫“龙门”呢?原来是叫坑门的,村的旧址真是在两座大山之间,我在探访时,那里还留有断壁残垣,而坐落在两山之间的小村落就象门户一样,所以叫“坑门”。至于为什么改了名字?据林振昌老先生介绍,原来的磨溪过去叫“龙溪”,它原先属于坑门村地界,龙溪的水流经坑门,所以后来又将“坑门”改称为“龙门”了。

  上坂村,与龙门村相对,在104国道外侧,村不大,二百多户人家,七百多人口,大约清顺治年间从长乐沙京迁来马尾,李姓居多。为什么叫“上坂”,据村民告诉我,因为过去住的一带都是田地,到处是沟渠河汊,不宜建桥,跨越又极易跌落,所以村里村外的来回,经常需要用木铺成简易的跳板,板与坂字同音,且在《汉语字典》里“坂”字既有“关于河道对称分布的田地”的本义,又有“两边的坡度和坡长都一样的山坡”的转义,在古书上甚至可以通用,所以才有了“上坂”的称呼。但是大约在“破四旧”那个年代,又有人将“上坂”改叫“建坂”,大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上坂”的意思,简称为“建坂”,到现在还有人在沿用“建坂”的称呼。其实他们还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凤坂”,恰巧与龙门村相对,大家有兴趣,可以到他们宗祠里去看看“凤坂兴历境”这些字。三个村名到现在都仍然在使用,全凭个人喜好,也毫无影响,但正式的还是叫“上坂”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