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日意格笔下的船政印象(三)——

日意格点赞的船政学生

http://www.mwnews.cn  2015-03-19 10:09:09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林樱尧

  笔者修订的文稿中,有一篇是日意格呈送给船政大臣沈葆桢的报告,成文时间日意格注明为“1873年11月11日于福州军械厂”。这篇文稿的主要内容:“特此呈报欧洲员工对中国员工进行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教学成果如下”。

  在这份呈文里,日意格以较大的篇幅记述了船政学堂的办学情况,包括专业设置、科目分类、教与学的环节过程,以及由他主持的对各校学生考核情况,同时对学生的学业及能力做了点评。

  日意格以授课语种分类,将专业分为“法语学校”和“英语学校”。前者又细分为造船学校、设计学校和学徒学校。船政文献中则以“前学堂”、“绘事院”和“艺圃”为相对应校名。

  船政学堂第一届造船专业的学生开学时间是1867年2月,而后陆续又招生入学,分成四个班,其中一、二班至1874年结业,共七年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包括法语在内的许多科目,难度可想而知。日意格写道:“教习们为了培养这些学员达到他们具有相当高的业务水平,克服了不少困难。入学的一百零五名学生中,只有三十九名坚持下来了。六个学生死亡,其余的六十人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不得不令其离校”。

  对于坚持下来的39位学生,日意格经过考察和专业考核,认为可以胜任各项工作。他向沈葆桢建议:“如果中国政府希望马上任用这些学生,以获得直接好处,有必要根据本报告所附名单分类分级聘用。”日意格提到的前学堂十多位学生,几年后大都又派遣到欧洲留学,成为近代中国优秀的造船工程技术人员。

  日意格文稿中提及的设计专业学校,即附属在绘事院内的学习图纸描绘和技术设计的学生,共招生三个班,第一班中十人因成绩较好,不久即转入前学堂制造班。剩下的二班和三班各有学员11人。日意格记述了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

  “这两班学习的课程有算术、几何、几何作图,还有一门完整的150马力船用蒸汽发动机结构课。学员已被要求在图纸上绘制所有部份零件加工图。对于被要求的每个设计,他们能够编制每一台发动机的设计图。在八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每天在车间实习几个钟头,亲自熟悉那里的手动工作,并详细了解蒸汽发动机和各项机床工具的构造。这门课把学员的学习时间排得满满,每天上午一小时和晚上一个半小时……”

  对于学徒学校,即艺圃。日意格也用较大篇幅向沈葆桢表告了这批艺学徒们的情况:

  “设立学徒学校的目的,是要使年青工人能够读懂技术图纸、作图设计,计算蒸汽发动机或各种形状船体部件的体积、重量,并在同时使他们在车间获得其专业应具有的技术能力。他们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只有晚上一个半小时,自从1868年12月开始,增加了上午一个半小时。学习的课程包括:算术、几何、几何作图、代数、设计和蒸汽发动机构造。1870年11月前学员都参照学校专业按不同车间分开,在此期间他们加紧学习对以后学习其他课程必要的法文。在1871年三月、五月和九月,经过考试,他们被分编为四个班:一班有学员二十一名,二班有十九名学员,三班有十九名学员,四班有十七名学员。”

  “第一、二班的学员已达到几乎相同的水平;他们能够编制一台发动机的设计,详细解释规格,计算每个零件的质量和体积,并详尽说明各零件的功能。我检查车间工作人员时,仔细考问过这些知识。至于在实际工作能力方面,有些特别优秀的学员已经有了惊人的进步……在此,我要向阁下推荐以下学员,他们是周英先、卢昌元、高奉英、陈痕金、林佩顺、陈承筹、刘沫顺、吕库楠、陈昆元、陈蔗修、颜欣其、高月贵、陈国辉。如果把我在本报告所附名单中指出的那些人送到欧洲工作三、四年,他们中一些人将不但能锻炼成为工头,即只按设计图纸就能施工的工头,而且还能成为车间一级负责人……”日意格对艺圃即学校学员的评述,展示了船政多层次培育技术和管理人才所产生的良好效果。艺圃是我国最早的技工学校,其办学模式至今仍在延续。

  船政后学堂,被日意格称为“英语学校”。其专业又分为两大块,一是轮船驾驶,即航海;一是轮机管理。

  日意格不无炫耀地提到,他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鉴于阁下委托给我的学生们智力良好,热忱很高,我已打算不仅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在近海航行,还能进行远洋航行的航海人员。我已经向阁下推荐了其中几位年轻人,能够依靠观测、经线仪和计算以确定航向,在世界任何地方驾驶船只。”

  在这些优秀学生中,日意格首先点赞的是张成和吕翰。因为在“建威”号练习舰实习时,日意格安排他们担任航行指挥,并配置李田和黎家年两位助手。

  接着,日意格又汇报了持续时间达75天的一次航海训练,提到教官任命两位学生实施了航行指挥和停泊的全过程。另也以同样的操作程序,认为刘国青、叶富、邓世昌和李和两位可以担任船长,两位可以担任大副。日意格还提到,将于1874年1月再次安排学员出海训练,“再推荐六名学生担任船长和大副,他们分别是刘步蟾、林泰增、蒋超英、严宗光、何心川和黄建勋。

  对于这批航海学生,日意格曾寄以很大的希望。他向沈葆桢建议:“如果中国海军当局并不马上需要这批年轻人服役,应当可以派遣其中一部分去欧洲深造,这不但对他们各人,而且对他们的国家都很有益处的。学习两年后,有些人也许会被安置到外国军舰上,在那里的两年,他们会扮演军官的角色,这将不但培养指挥单艘船舰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习指挥多艘船舰的编队统一行动。另外,他们还能熟悉我们现在还无法提供做为考核的各种大炮、火器。”

  也许正是日意格的进言,坚定了沈葆桢向朝廷建议派遣学生赴欧留学的决心。日意格所点赞的造船专业学生中,不少人成长为我国第一代造船工程师。点赞的航海驾驶学生中,大多成为新式海军将领,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