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马尾美食 >> 正文

“搓”出来的温暖冬至

http://www.mwnews.cn  2015-12-24 10:06:30   来源:海峡时报    【字号

  林颖

  “晚上在家吃米时哦!”21日一早,婆婆就在微信中特地嘱咐道,顺手翻了朋友圈,虽然第二天才是冬至,但大家早就蠢蠢欲动了,吃得早的甚至还晒出了照片,这一年一度的美食单就看着便让人垂涎。

  在冬至,马尾人有搓米时的习俗,虽然“

  ”是“糍”字的福州话读音,但米时却和糍粑有着区别。“米时”是将生糯米用磨盘磨成米浆,而糍粑是用熟糯米放到石臼里捣成糊状。

  用于做米时的糯米粉一般是按糯米与晚米7:3或8:2比例搭配(视糯米质量好坏而定),磨前用水浸3~4天,每天换水,据说只有这样煮时汤水才不容易糊。

  在冬至前一天,家家户户通常在下午把米浆磨好,放在布袋里,上面用石磨压住,经过几小时就基本挤干;第二天一早,一家人围在一起,把湿的糯米粉掰成一块块、摊开,放在竹制的簸箕上。在冬至那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做米时,将煮熟的团团(大的)从锅里捞出后,倒在炒过的黄豆磨的粉、炒过的黑芝麻、白糖等蘸料中来回打滚。因为团团本身没有什么味道,蘸黄豆粉、黑芝麻、花生碎和白糖调的蘸料后即成了一道甜食。

  回想以前在奶奶家过冬至,老人总是拿出一个竹簸箕,往里面铺满了黄豆粉、花生碎、细砂糖等调料,然后把刚出锅热气腾腾白团子倒入其中,剩下的工序就是孩子们进行了。我们嬉笑着来回转动簸箕,动作一定要慢,否则就撒了。等转上几圈,白团子都沾上了调料,便一个个摆入盘中,盛上一碗煮白团子的汤,就能开吃了。

  一筷子夹起一个米时,还未下嘴口水就止不住地“咕咚”,孩子总喜欢甜食,往往一口一个,塞得腮帮子鼓鼓的,然后细嚼慢咽,慢慢品味着唇齿间热乎乎的甜意和黏糊糊的嚼劲。觉得黏嘴,就喝一口汤,正所谓原汤化原食嘛!

  在寒冷的冬夜里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刚煮好的汤丸,我想这就是搓出来的温暖冬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