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探访福建协和大学旧址

http://www.mwnews.cn  2019-07-04 10:00:23      【字号

探访福建协和大学旧址

  ○薛海云 文/图

  魁岐村的村民们热情淳朴,给古朴、寂静的村落增添了别样的温暖。

  给我当向导的是魁岐村村民林先生。彼时正值七月,骄阳炙烤着大地,我和林先生两个人顺着公路,一路寻找福建协和大学历史遗迹,一探那百年世事的沧海桑田。

  我们一路上走走停停,扑面而来尽是美景。只见,一栋栋红砖建筑层叠于山峦之间,穿梭其间,细数风情,红砖建筑构造精美,虽然大多都已荒废,但亦可见当年的气势雄奇。这个隐藏在绿树山林中的遗址,没有嘈杂,守着一份难得的宁静。

  林先生一路边走,边悉数道来福建协和大学的历史。福建协和大学是创建于1915年的一所教会大学,它也是今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的主要前身之一。1919年,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接受福建协和大学邀请,着手魁岐新校区的设计。在10年里,墨菲完成了几乎所有的学校建筑,大小30座校舍先后完成。

  上世纪70年代,福州制药厂搬入大学校园,有的教学楼变成了生产车间,而宿舍楼则被当作职工宿舍和杂物间使用,而与其几乎同时成立的金陵女子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建筑均已被列入了全国文化保护单位。“这里的建筑非常有特色,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林先生表示,能保存这么完整不容易,虽然已经荒废,但是从内部的细节看,当初建造的时候下足了工夫。如今,一百多年的兴衰沉浮过去了,颇多史迹刻录在魁岐村这块土地上。

  我还在气喘吁吁地爬坡,没多久,林先生就指着眼前一栋气派不凡的大楼告诉我,“到了,这就是福建协和大学的男生宿舍楼。可惜如今只是历史遗址了。”

  因为原先在照片上看过,红瓦石墙,气宇轩昂。但如今,楼房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宿舍楼两层高,很多窗户半敞着,大部分的玻璃已经掉落,房子四周长满了杂草,藤蔓爬上了红白相间的墙壁,一阵阵风吹过,它轻轻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述说当年犹存的风姿。拾级而上,大门漆着大红色油漆,门边的红砖墙上,还贴着着崭新的铭牌——“光荣楼(男生宿舍楼)”。

  “男生宿舍楼原来叫做‘英华楼’,我们村里人都称它为‘男斋’。”60多岁的邱志铿是土生土长的魁岐人。1947年,福建协和大学学生支部发展了魁岐村首批地下党员28人,邱锵霖是其中一个,而他正是邱志铿父亲。从小到大,邱志铿就从父亲怀里听到很多关于福建协和大学的故事。看着曾经的繁华成为荒凉,邱志铿也感慨不已,讲起了当年在男生宿舍楼发生的故事。

  1947年6月4日,由于地下党组织暴露,当天,英华楼(男生宿舍楼)迅速被国民党军包围,想要抓住进步学生温绳金。温绳金见宿舍楼前门已经被围住,无处可逃,他灵机一动,迅速从宿舍楼后面扔东西,听到声音的国民党军立刻赶到后门,温绳金立刻从三米高的二楼窗户跳下,随后迅速逃到魁岐村,在村民和地下党组织的掩护下,温绳金这才得救。

  从男生宿舍楼往下看,学校的风景一览无余,石阶两旁的小树长出嫩绿枝叶,红花和绿树相映成趣,生机勃勃,虫鸣鸟叫,宛如一幅美丽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开。不知道,当时温绳金看到的是不是也是这副风景。

  跟随林先生的脚步,顺着男生宿舍楼继续向前走,便是福建协和大学办公楼。办公楼并不高,依旧只有两层楼,红砖古墙上攀爬着绿藤,沧桑中透露出一种精致秀美,时间在这里刻画下点点水墨印记。杂草枯叶铺满了办公楼两侧的空地。门紧紧锁着,泛黄的墙上石灰已经悉数掉落,露出斑驳的砖块。

  再往东走,保存完好的“文学楼”和“理工楼”映入眼帘。其中,“理工楼”砖石混合结构、门梁高挑的尤为引人注目,整体看来十分气派。外墙是用十余根水泥柱子嵌在红白墙壁上,建筑的四周,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红墙黑瓦,虽历经百年风雨,但仍异常美丽。

  历史和文化的交叠,塑造了福建协和大学独特的建筑风貌。这些楼房作为历史的印记,让福建协和大学刻上了时代烙印,值得用心去细细品读回味,感受这大学旧址的悠远奇美。

探访福建协和大学旧址

探访福建协和大学旧址

探访福建协和大学旧址

探访福建协和大学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