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琅岐地下党游击英雄唐方和

http://www.mwnews.cn  2019-07-04 10:01:21      【字号

  唐方和,1924年出生于闽侯县(今马尾区琅岐镇南兜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唐万兴,原在闽江上游轮船当水手,1932年因参加江涛烈士领导的福州工人运动,宣传抗日救国,被资本家解雇回乡务农。因家境贫寒,少年时,唐方和只念了几年书就跟父亲耕作劳动,平时还挑着草鞋、草席、草帽等草织品,翻山越岭,到连江各处销售。因而在连江接触到闽东地下党同志,教之革命道理,走上革命的道路。

  1947年,唐方和经地下党同志介绍参加游击队,与反动势力浴血奋战,捍卫红色政权,受到地下党领导好评,1948年春,唐方和在连江由中共林(林森县)、连(连江)、罗(罗源)沿海地区工委陈可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其宗亲唐方居也加入中国共产党。

  播种革命火种,建立琅岐游击队

  1948年秋,唐方和参加中共林、连、罗沿海地区工委在连江东岱乡召开的工作会议,会议决定派唐方和回老家琅岐岛建立革命据点,开辟红色新区,播种革命火种,发展地下党员,建立游击队以壮大革命力量。他回乡后,按照工委要求,宣传发动群众,在贫苦农民中建立“贫农团”革命组织,并在“贫农团”成员中发展一批党员。后经工委领导凌尚武、陈可珠研究决定,建立中共琅岐南兜支部,陈可珠亲临琅岐指导工作,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宣布成立南兜党支部,并将“贫农团”改编为南兜武工队,唐方和兼任队长,唐方居任副队长,秘密开展革命武装斗争。

  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琅岐岛,政治环境十分险恶,岛上有国民军队和地方保安队驻守,工作难以开展,一旦被发现,就有生命危险。唐方和冒险,带领党员、武工队员深入村庄发动群众,利用晚上走街串巷张贴革命标语,进行秘密活动。

  1949年春,林、罗、连工委根据革命形势发展需要,派陈可珠及工委政工队副队长林祥瑞到琅岐宣布工委决定,把中共南兜支部组建为中共琅岐地区支部,任命唐方和为支部书记,唐方居为副书记,直属工委单线领导。同时把南兜武工队扩编为琅岐游击队。唐方和任队长兼指导员,唐方居任副队长兼副指导员,隶属林、连、罗游击支队,同时成立妇女会群众组织,壮大了革命队伍。

  筹集革命经费,支援前线

  1949年5月,中共连江县委决定建立长乐东吴,罗源碧里、闽侯、亭头、琅岐四个地区工委,陈可珠代表县委宣布琅岐地区工委成立,唐方和任书记,唐方居任副书记。此时,琅岐地工委主要工作为宣传发动群众参加革命队伍,筹集经费物资,为革命作贡献,同时,掌握敌情,及时上报。唐方和积极发动党员、游击队员,想方设法筹集资金150多块大洋上交党组织。同时,千方百计做好统战工作,向当地开明人士、乡绅、富商筹款、筹粮,用于购买枪支弹药,武装游击队员,壮大革命力量。在唐方和、唐方居带领下,游击队员筹集一批日用品、粮食、食品分批肩挑船运,冲破敌人封锁线,把支前物资及时送到连江小沧支前站。同时,还经常搜集传递敌军活动情报,派交通员及时送到支队根据地。按照县委统一布署,唐方和还带领游击队进城在台江码头一带,张贴革命标语,破坏敌人电话设施,使敌人惊慌失措。

  参加反围剿,随军作战

  1949年6月,琅岐游击队在连江云居山根据地集中训练后,参加反围剿战斗。连江县保安队勾结地方土匪武装100多人,连续不断疯狂围剿东岱游击队和革命据点,唐方和带领琅岐游击队参加反围剿战斗,粉碎敌人疯狂进攻,歼敌多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受到凌尚武、陈可珠赞扬。

  同年8月初,连江县委按照“城工部”领导林白的指示,为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连江、福州等地。琅岐游击队奉命由唐方和率队集中云居山,整编为“闽、古、林、罗、连五县游击总队林连罗沿海支队琅岐中队。整编后,琅岐游击中队开赴古(古田)、林(林森县)、罗(罗源县)边境,与人民解放军31军93师会师。8月14日,游击队与解放军并肩作战,在连江丹阳全歼国民党74军26师,俘敌1500多人,16日凌晨一举解放了连江县城,随后兵分三路,乘胜向琯头地区挺进,在蚂蝗岭与敌激战,歼敌74军军部及51师、23师各一部,俘敌2300多人。我军兵贵迅速,攻取琯头、敌残部败退海上。8月17日凌晨,我军迅速渡江,解放琅岐岛,随后转战马尾,解放福州。琅岐游击中队在唐方和带领下,至始至终参加战斗,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唐方和随军,编入人民解放军福建省军区警备团,后转业到地方工作,1980年退休荣归故里,不忘初衷,为家乡办了不少好事,1994年因病辞世,享寿71岁。

  改革开放以后,落实地下党城工部政策,琅岐地下党、游击队人员有的享受离休待遇,有的享受革命“五老”待遇。如今南兜村也成了革命根据地据点村、福州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里还在游击队活动据点,建起了革命斗争纪念馆,树立游击英雄纪念碑,缅怀游击队员使革命传统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