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朱立仪:见证琅岐70年蝶变

http://www.mwnews.cn  2019-06-11 18:05:36      【字号

  记者 章盈旖 文/图

朱立仪:见证琅岐70年蝶变

  6月,琅岐海岛裹挟着微微的海风,琅岐中学退休教师朱立仪坐在海边的礁石上,身上还是那件穿了多年的白衬衫,满脸笑容,和蔼慈祥。这位80岁的耄耋老人如今依旧精神矍铄,将琅岐七十年来的变化与记者娓娓道来。

  朱老清楚地记得,1949年8月17日,彼时读小学一年级的他,挤在人群中惊奇地,迎接解放军队伍通过狭窄破烂的琅岐街情景。

  出生于1939年的朱立仪完整经历了琅岐解放到如今琅岐迈进习近平新时代转变的过程。他记忆中的琅岐以前是一个贫穷、落后、闭塞的海岛,人们以种地为生,但大片农田常常遭受旱涝天灾,庄稼“十种九不收”,往往是大家辛苦了一年却颗粒无收,生活十分困苦。人们挤在土垒石砌而成的潮湿、阴暗旧屋中,常年吃的最多的是填不饱肚子的“地瓜米”。

  一路初中、高中、大学,朱立仪全靠政府助学金读完福建师大当了老师。1978年,他调回琅岐中学任教,正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时间节点,成为了琅岐大发展大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回到琅岐中学任教却并不轻松,彼时琅岐中学还是一所初级中学,办学条件极差,教室不够用,师生借用祠堂、庙宇上课;1000多名学生却出现了40多位老师的缺口,朱立仪担任教务副主任,还要兼任班主任,同时,还要负责三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一个班七八十个学生,只好租用祠堂。”朱老回忆道,“那会儿琅岐中学外地老师住宿在百年老庙泰山宫里,苦不堪言。而如今,琅岐拥有4所中学,7所小学,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教育水平也逐步提升”,说着他眉开眼笑,流露着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1999年,从教三十五载的朱立仪从琅岐中学退休后加入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行列,他积极参与组织各种青少年教育活动,撰写了文字量达十几万字的讲演稿,并精心制作许多讲座课件、到中小学校做了200多场宣讲报告。他讲座主题围绕爱国主义核心,联系马尾新城建设、琅岐大开发热潮,紧扣青少年生活与思想实际,并通过自己辛苦拍摄的VCR、照片的展示,讲座生动形象,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他充分利用江涛烈士纪念馆、琅岐游击队旧址等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他热情帮助特困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为此,他多次荣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朱老还自学电脑,从简简单单的打字开始,到制作课件、网站建设,都得心应手。2005年,他创办了“琅岐互动网”,坚持正面宣传琅岐,高扬主旋律。网站分为琅岐要闻、风采、旅游、人物等多个栏目,涵盖了文字、图片、视频、电台等形式,朱老一人采访、写稿、发播,14年来把网站办得有声有色,在琅岐乡亲乃至美国琅岐华侨华人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琅岐70年来的变化,琅岐人民吃穿住行不断改善的面面观。

  他在《琅岐之路桥》文章中写道“过去人们从琅岐去福州,要乘坐木帆船,一整天才能到;后来有了轮船,也要4个小时1997年通车的琅岐大桥使岛陆相连,渡江弃舟楫,车涉达两岸,交通方便了;2014年的琅岐闽江大桥又像一条巨大的纽带,把琅岐岛与马尾城区紧紧连接。如今正在建设的琅岐特大桥、长门特大桥,又在建设中,桥通岛兴,琅岐的变化不可想象。”朱老说:“旧时琅岐水道两岸架上一两块木板,称之为‘透’。现如今,从不起眼的‘透’,到举世瞩目的‘特大桥’,颜值蜕变,新桥不断,琅岐正迎来大发展时代。”

  他写道:“70年来,琅岐脚下的路,从田间狭窄曲折的阡陌路到坑坑洼洼的板车路、到尘土飞扬的土路、再到平坦干净的水泥路,到如今无比靓丽的环岛路,琅岐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七十年过去了,琅岐迈进了习近平新时代,开辟琅岐岛生态旅游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产业等综合功能区的通道,极大地推进琅岐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琅岐岛的大开发大发展。对于琅岐的巨变,朱老感慨万千:“琅岐从一座偏僻、闭塞、落后的海岛,如今变成开放、富裕、美丽的乐土,我既是见证者也是享受者,如今我年纪大了,更希望未来的事业能有接班人来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