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头条图片 >> 正文

马尾:三十载民生投入,擦亮百姓生活幸福新底色

http://www.mwnews.cn  2022-05-20 17:02:07      【字号

  记者 江超云 郑婷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马尾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万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4.1%。

  30年来,马尾区通过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全力做好这道课题,实现了教育更优、收入更高、医疗更强、交通更便利、生活更丰富。

  1982年马尾建区。1985年成立开发区。198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林勇带着一腔热血投入开发区的教育建设中。来到坐落在山上的马尾初级中学,交通不便利,住宿条件不好,随时会被台风刮倒的学校围墙……这样的条件开启了林勇任教生物的教师生涯。

  “当时学校在山上没有电话,联系我们学校时会拨打山脚下进修学校的电话,他们再上山喊我们下去接电话。”经历过用“钢板+铁笔+蜡纸”自制试卷的林勇已经在马尾区扎根35年,他见证了马尾区教育的蜕变,如今已经成长为区委教育工委委员的林勇对记者说,“现在的马尾区,教育体量扩容了、教育力量变强了、教育质量变好了。”

  学位数量的增长,是林勇对马尾区教育发展印象最深的地方。特别是近五年来,马尾区投入10.3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新增学位7080个。而这数字增加的背后,是一座座崭新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拔地而起。

  从1992年的6所学校,到如今41所区属学校,2所市属学校,30所民办学校,其中,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8.1%,居全市第二。

  早在2011年,马尾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免高中学费,同时,为保障幼儿教育的公益性,让更多人家庭共享教育发展成果,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所有区属公办园将70%的学额用于派位招生,最大程度满足了辖区内的群众需求。同时,在义务教育阶段,马尾区辖区内具备户籍的适龄儿童100%入学,取得居住证的随迁子女100%入学公办学校。

  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教育资源配置也不断优化,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马尾:三十载民生投入,擦亮百姓生活幸福新底色

  △三牧中学

  2019—2021年,马尾区连续三年被福州市教育局授予“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优胜单位”称号。从助推福建师大二附中认定省一级达标高中、建成21所省市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开发区职专被授予“省规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到引进开办市属船政小学、市属船政幼儿园、三牧中学,马尾教育的路越走越宽。

马尾:三十载民生投入,擦亮百姓生活幸福新底色

  △江滨中学

  马尾区从多方着手,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普通高中建设,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

  教育是把握社会脉搏,而医疗是把握了人民的脉搏。30年来,马尾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每一步都让百姓感受到医疗的新变化。

  曾经的马尾区只有一家马江医院(马尾区医院的前身),院内拢共只有将近百张床位、医护人员。百姓的大病小病都往马江医院送,“但以前的医院水平非常基础,一旦涉及重症,比如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都要往市区医院送,交通又不方便,一个转诊就要耗费2、3个小时。”马尾区医院医务科张敏对记者说。

马尾:三十载民生投入,擦亮百姓生活幸福新底色

  △马尾区医院

  如今,马尾区医院已经发展成目前马尾区唯一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可以满足病患的多种医疗需求,光是医疗器材的升级采购就已经投资上千万元,“如果将30年前的医疗水平与现在对比的话,当时的马江医院只能完成如今马尾区医院的10%的病种,加上重症病例的话,完成率还不及10%。”亲历了马尾区医疗水平稳步提升的张敏对记者说道。同时,马尾区医院还挂牌成立2个名医工作室,成立了全省首家县(区)级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开设了血透中心和导管介入科。

马尾:三十载民生投入,擦亮百姓生活幸福新底色

  △在琅岐开办的市一医院

  如今,马尾区医保实现“村村通”“就近通”,医养结合医疗养老机构、基层卫生院也在各个村落遍地开花。马尾区医院还与各乡镇卫生院签订帮扶协议,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好地承担初级诊疗,同时,市一医院在琅岐开办新院区,实现三甲医院在我区从无到有的跨越……公办医院的不断壮大,新莲花医院、福兴妇产医院等民办医院的入驻,在基层一线,一项项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的举措,带来了变化与发展,使医疗升级成果真切温暖千家万户。

  驻扎在山上深耕教育的林勇,回望过去,当学生突发疾病时,只能由老师轮流将学生从山上背下,送往医院就诊。

  如今,马尾区交通路网建设已经日趋完善,曾经只能用双脚压实的山路,已经铺上沥青,建成四通八达的水泥路。

马尾:三十载民生投入,擦亮百姓生活幸福新底色

  △三江口大桥

  路网不单单是打通了学子们下山的路、百姓求医的路,也畅通了林勇回家的路,“早些年鼓山隧道还未通车,我们每周只有两趟班车可以回家。”1987年7月鼓山隧道正式通车,1999年7.3公里的江滨东大道通车,林勇回家的路,从2.5小时逐步缩短到0.5小时。

  这样的便捷,也写在许许多多马尾人生活中。目前,马尾区有43条公交线路,而在公交铺设之前,91年出生的梁东是乘坐私家面包车上下课的,谈起过去的事,他很是感慨:“高中时没有公交,上学就坐面包车,车价是一元,我有次没带够钱,还赊了五毛的账,后来觉得太贵了就骑车上学了。现在公交车都有学生卡,他们坐一次只要两毛五。”

  上学时没赶上公共交通福利的梁东,大学毕业后就回到马尾区工作,通勤交由直达公交完成,“马尾区现在去哪都有直达公交,今年地铁2号线东延线也开工动建了,马尾区的交通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公交车将梁东载向了马尾区各地,包括曾经只能利用轮渡进出的琅岐岛。

  30年前,琅岐到福州市区靠渡轮相连,在琅岐镇金砂管理区党支部书记陈善明的记忆中,大风大雨时,渡轮一停摆,琅岐就是一座孤岛。

  1996年,将琅岐镇由郊区划归马尾区管辖后,琅岐镇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建立了现代蔬菜副食品基地+加工区+旅游业的经济格局,琅岐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尾:三十载民生投入,擦亮百姓生活幸福新底色

  △琅岐闽江大桥

  在2013年建成通车的琅岐闽江大桥,将“孤岛”变成“江中明珠”,琅岐闽江大桥犹如“主动脉”,为琅岐岛注入强大的生命力,岛上的公路逐渐从“路”转变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绕城高速公路的建成,又让琅岐岛成为四环全线重要的交通枢纽,纳入福州半小时生活圈内。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畅行的交通让琅岐岛变得美好。琅岐镇秉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以乡村振兴、琅岐果蔬生产供给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大规模整合土地资源,建设“可学习、可参观、可复制、可推广”的果蔬基地。

马尾:三十载民生投入,擦亮百姓生活幸福新底色

  △位于琅岐的福建省种业创新基地

  以金砂管理区为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金砂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让赤砂变“金砂”。“3820”工程实施30年来,金砂也发生了不亚于先辈的变化,闲置的宅基地被流转起来了。流转的土地被规划用于建设养殖合作社、引进科技有限公司培育本地好种苗……金砂管理区已经将红蟳打出了品牌。

  “今年的土地流转工作,其年收益已经提高到了1000元每亩,用于建设福州市振兴乡村集团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中心项目。村民们共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陈善明对记者说。

马尾:三十载民生投入,擦亮百姓生活幸福新底色

  △红蟳公社

  除此之外,金砂管理区还做了另一种探索——发展旅游业。“以农促旅、以旅强农”这八个大字,设立在红蟳养殖基地的入口处。毗邻养殖基地的就是金砂管理区引进的运营企业——红蟳公社,这个公社不仅吸纳乡村闲置裸房打造民宿,还设有讲述金砂故事、农业技能培训的讲习所,并打造了金砂通智慧党建平台,其中的助农电商打通了线上销售渠道。

  30年倏忽而过,居民衣食住行大变样,老百姓成了生活的主角……这些散落在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使得马尾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我们将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不动摇,准确把握定位,科学谋划目标举措,关注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有效解决就学、就业、就医等事关城乡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记者:江超云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