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人物 >> 正文

“我们就是为企业服务的” ——记区经贸局工业科科长罗梅英

http://www.mwnews.cn  2013-08-02 13:36:42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80后的罗梅英,笑靥总是挂在脸上。

  罗梅英是区经贸局工业科科长,主要负责我区140多家规上企业和大部分小微企业的节能减排和技改、技术进步、品牌创建等方面的工作。

  第一眼看到她就知道她是一个大忙人,一手拿着电话听筒,一手不断地敲击着键盘。桌上码放着各级报送材料的要求、各种统计报表、品牌申报材料等等,让外人看得云里雾里,只有她自己清楚哪里是什么。

  “选择它,就因为喜欢”

  罗梅英两年前刚到经贸局时,可是两眼一抹黑,对企业申报材料,申报流程等等都一无所知。当时的她“困窘”得很,“就是一个传声筒,企业的问题我是一个也不清楚,这样下去会耽误事情。”罗梅英不甘心就此沉寂下去,她请教同事、请教上级领导、请教专家学者,甚至报考了研究生专门学习经贸业务……虚心好学的她很快变外行为内行,现在说起那些报送材料要求、技术进步指标、品牌申报材料等等她都如数家珍,不仅了解这些申报流程,而且对其中涉及的专业指标、专业名词等也能给出合理解释。

  罗梅英说,“选择它,就因为喜欢”,刚开始只是想搞明白自己干的是什么,该干什么,后来就慢慢喜欢上自己从事的工作,喜欢就能钻进去,钻进去才能搞清楚,自己搞清楚了我才能回答出企业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光坐在办公室可没法为企业服务”

  企业的各种座谈活动罗梅英经常参加,在会议上她注意搜集整理企业关于节能减排、技改等方面的各种数据,并且从中发现问题并指导企业,“光坐在办公室可没法为企业服务”。

  罗梅英说,研发中心的设立对企业品牌价值的提高和产品研发水平的提升都有很大好处。有些企业对此早有意识并设立了研发室,却没有申报省市级研发中心,这不但没有享受到惠企政策所带来的资金奖励,而且品牌的创建工作也受到了影响。华映公司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这家自主研发能力极强的企业,完全有能力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但一开始公司领导不了解中心的评定对企业有怎样的好处并没有足够重视,在一次座谈会上,罗梅英了解到了这一情况,积极向公司负责人宣讲惠企政策,宣传中心评定后能享受到的诸多与科研相关的奖励和扶持措施和品牌创建的优势等等。了解情况后华映公司管理层对以往的不关注十分懊悔,罗梅英专门对华映公司进行了的相关业务指导,2012年,华映公司被评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去年一年,罗梅英就协助6家企业申报了省级技术中心;5家企业申报了市级技术中心,并配合相关部门推动我区12家企业申报了创建福建省名牌产品,还有7家企业创建福州市产品质量奖。

  “我们都快成为企业经办的培训基地了”

  企业人员流动性大,经办们也时常更换,罗梅英发现这给工作增添了许多障碍,“要是有事时通知不到,可能就会给企业造成损失。”为方便与企业沟通联系,她第一个建立了经贸局的企业服务QQ群,现在经贸局已经有三个为企业服务的QQ群,群成员近300人。罗梅英不但使用QQ群做到消息、文件等的及时通知到位,还把自己的手机号添加在文件中发到企业,并告诉大家:“有任何问题,什么时候都可以打电话来问。”在平时的工作中罗梅英还注意收集变更企业的经办人的电话。她有一份长达十几页的表格,专门登记经办人员,在这份表格上的许多企业还有三四个负责不同方面的联系人,有的联系人还用颜色标注出来。

  频繁更换的联系人,不仅是要更新联系方式,还要对其进行业务指导,“我们都快成为企业经办的培训基地了。”罗梅英说着笑起来。在采访中,一位新大陆公司的经办人风风火火地走进办公室,咚的一声放下两本大部头的材料合订本,请罗梅英帮着盖章。“我是第一次做外包业务,流程什么的都不是很懂,都是小罗科长一步一步地指导我完成整个材料的。”她还清楚地记着,在“5.4”青年节那天,她来找小罗科长盖章办材料,小罗科长还在楼上开会,听说有企业来人找,她立刻从会场出来帮忙盖章。“因为自己业务不熟悉,害得小罗科长楼上楼下跑了好几趟,小罗科长一直都微笑相迎,没有说一句抱怨的话。”这位经办人现在说起这事还感到有些愧疚。

  “我们就是为企业服务的”

  来办事的人各种各样,脾气也千差万别。“有的人性格急躁,就要仔细说明细节;有的人内向,就要确认其是否理解;有的人拖拉,就得适时提醒……”一次要交份重要的统计数据,罗梅英通知某企业经办人,经办连连答应说会尽快上报,快截止时间了,罗梅英知道这个经办比较拖沓,特别关注这家企业,果不其然数据还没有上交,她又打电话去提醒,经办恍然记起,连连点头称是,但到了截止时间,数据还是没有踪迹,罗梅英第三次电话催促才要来了数据。

  罗梅英说,不管是重复再重复的回答问题,还是一次次查遗补缺的收集数据,甚至是一回回主动帮助企业询问专家解决问题,她都会尽力做到最好,因为“我们就是为企业服务的”。

  本报记者 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