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的“及时雨”
—— 记马尾镇马江社区党支部书记潘敏锋
http://www.mwnews.cn 2013-12-19 10:39:43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潘敏锋从2000年到马江社区工作,一干就是13年。她掌握着社区最详细的资料,几百户人家,小到一家有几口人,大到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她都心知肚明。平日里她走街串巷,用她标志性温柔的微笑感染了所到之处的群众,并用她细心的工作化解了社区无数的难题。“我看着小潘长大,我们虽然共事时间不长,但我知道她为社区做了很多事。”已经退休的社区主任曾忠玉赞许道。
用热心和爱心化解矛盾
今年马尾新城建设,她被抽调到征迁项目组,在这次征迁中,马江社区就涉及500多户,她不仅要兼顾社区工作,还与另外一名同事包干负责其中的256户。
征迁工作千头万绪,群众诉求多种多样,遇到困难搬迁户,潘敏锋不是催着签约,而考虑怎样才能帮他们渡过难关。
今年6月,潘敏锋接触的一家困难户。丈夫下岗失业,妻子患有精神病,儿子刚刚大学毕业待业在家,一家三口挤在一套60多平方米的窄小旧居。丈夫一方面考虑到,安置房等待时间久,儿子谈恋爱结婚没房子,事情难办;另一方面,家里经济困难,新房子装修是个大难题,所以犹豫着迟迟不肯签约。潘敏锋在了解他们家情况后,立刻帮他写了一份困难报告书申请补助,几经辗转,终于帮他们申请到了3万元的补助金。并且在打听到独生子女拆迁困难户还可以申请另外补助金时,她马上帮助他们再次写了一份申请报告,交送到了相关部门,经过一番努力,又帮助他们申请到2万元的补助。
她不止是征迁工作里的热心人,还是个耐心人。
按照征迁工作进度,平常一天能签下10多户的她,在这天从早上到傍晚仅签了1户。“我算的和你们算的都不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坑我吧。”这家户主是连家兄弟,俩兄弟对拆迁办房屋补偿计算方法甚是费解,对补偿数额也不满意。潘敏锋便拿出房屋的图纸,对着计算公式,一笔笔耐心的重新说了1遍,连家兄弟还是不理解,她没有一点厌烦,又重头开始计算讲解,4、5遍之后,“执拗”的兄弟俩终于被说通了。但是另一个问题又冒了出来,兄弟俩一个要实物,一个要货币。“潘书记,你帮我们算好吧,我们自己是搞不清楚的,要是没有整明白,我们兄弟可是不能签这个约的。”潘敏锋知道这是一笔难算的帐,为了减少兄弟俩的矛盾,她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帮着计算连家兄弟谁能得到多少钱,谁能拿到多大的房,谁要补多少钱给谁,最终圆满解决了两个人的矛盾。兄弟俩这才签约了,“多亏了潘书记,不然我们真是没有办法了。”潘敏锋就是凭着这一份热心和爱心,化解了征迁工作中的一个个矛盾。
她把别人当家人
在很多群众眼里,潘敏锋是她们生活中的“及时雨”,总是能在需要时给予最及时的帮助。
“多亏了小潘,要不我今天都不知道住哪里。”70多岁的王少卿是一位孤寡老人,去年10月份,老人搬到了嘉兴小区,这是潘敏锋用半年时间帮助老人申请下来的廉租房,那段时间她经常在福州市区和马尾各个单位间奔走。“房子申请的手续是小潘帮我跑的,连搬家都是她找人帮忙。分的房子是毛坯房,当时家里缺什么就给我补什么,她是把我当家人一样对待。”王少卿老人说起这些时,声音微微有些颤抖。老人先前住的是租来的一处木危房,房子风一吹直摇晃,每到台风暴雨天气,老人只能到邻居家暂避,潘敏锋觉得这样下去老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便主动帮助老人申请廉租房。在老人搬进新家后,她还记挂着老人,在听说了老人到新居后不太会用电的情况,专门请了电工一起上门,帮着整修了电路,还细心地叮嘱老人有什么困难问题随时都可以找她。“现在搬了新房子,小潘也经常过来看我,每次都带东西过来。”老人宽慰地说。
“有困难就找她,总之一句话,她真的是一个好书记。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把社区里的每个人都当是自己家人,凡事尽心竭力。”社区居民吴谋推说道。今年11月份,社区居民黄瑞珍的丈夫患了癌症,治疗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祸不单行,丈夫病逝后,她自己又患了腰椎间盘突出,必须卧床休息几个月,干不了活,儿子还在职专念书,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顿之中。在了解黄瑞珍情况后,潘敏锋经常上去探望,帮着黄瑞珍申请低保补助。借着我区开展“四个万家”活动的东风,潘敏锋将黄瑞珍的家庭情况上报给对口单位,最后确定了结对帮扶计划。现在,黄瑞珍的儿子每学年能获得3000元的助学金,学杂费可以全额报销,如果考上大学还将获得奖学金,若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也会帮助他介绍就业。“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她,真的帮我很多。”
记者 郑婷 许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