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甲申中法马江海战中的杆雷艇

http://www.mwnews.cn  2014-06-19 14:59:51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作者供图

  ○胡珍宝

  杆雷艇是甲申中法马江海战中法国海军首先出击的主战舰艇,对福建水师造成极大杀伤力。然而关于马江海战的各种论著对其多有描述不清之处,且大都将其与鱼雷艇混为一谈。

  1884年8月23日(清光绪十年农历七月初三)午时1点56分,法国海军东京支队悍然入侵马尾,突袭福建水师,挑起震惊中外的甲申中法马江海战。

  法方参战的11艘舰艇中有两艘编号为“45号”和“46号”的杆雷艇。按法军舰队司令孤拔的部署,首先用杆雷艇突击福建水师旗舰(木质巡洋舰)“扬武”号和木质炮舰“伏波”号。

  杆雷与鱼雷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舰艇,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杆雷自身无动力装置,鱼雷自身有动力驱动装置。分别装载和配置杆雷或鱼雷的舰艇,称之为“杆雷艇”和“鱼雷艇”。很多关于中法马江海战的著述中,大都称法军投入了两艘鱼雷艇,实则是对杆雷艇的误辩。对此,海外学者马幼垣在《靖海澄江》中曾述及:“中法甲申战争马江之役,大陆出版的各种研究报告都说法方用鱼雷攻击闽洋海军舰只‘扬武’号和‘福星’号。后来法方在1895年2月14日—15日晚上用同样的武器攻击困于浙江石浦港的南洋海军舰只‘驭远’和‘澄庆’,大陆上的研究报告照样说法方发射鱼雷。哪晓得法方用的并不是什么新颖武器,而是已经过时的、不能发射的杆雷(杆雷只可引爆,而不可以发射)。马江和石浦两役竟是世界海军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杆雷最后两次用于实战。”

  1884年的法国舰队实力远强于除英国以外的他国海军,在法国的舰队中,已经出现了装甲巡洋舰的雏形,但在鱼雷艇的建造和编配上,走了些弯路。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开始致力于建设强大海军,希望在海上对普鲁士形成一定的战略优势,扳回一些局面。除了铁甲舰、巡洋舰等大型舰只外,当时海战新锐武器--杆雷艇倍受法国海军青睐,认为只要用少量经费就可以装备一支颇具威慑力的海上力量。从1875年开始,法国通过向英国的2家船厂(分别是亚罗船厂、桑尼克罗夫特船厂)订购,以及在本国选定3家船厂(分别是诺曼底船厂、塞纳河的克拉帕莱德船厂、地中海船厂)试制的方式,一口气建造了7种型号,共19艘杆雷艇(均以数字命名,从1号至19号)。这些花样繁多,设计奇特,模样古怪的小船,其实都是上述各厂研制杆雷艇的技术试验品。由于这些杆雷艇的长度都大致是27米,在法国又被称为27米型杆雷艇。中法马江海战中的45号和46号杆雷艇,就属于27米艇中由地中海船厂建造的舰艇。

  45号和46号杆雷艇体量很小,长27米、宽3.6米,吃水0.8米,排水量只有31吨,不过配备的动力在当时可谓强劲,配置了1台三胀往复式蒸汽机,配合1座汽车式锅炉,单轴推进,航速高达18节。舰艇外形采用的是全封闭设计,在高速航行和战斗时,所有船员无须到甲板上就能完成工作,由此避免许多伤亡的危险。在杆雷艇前部可以看到升出艇体的一根长杆,杆头装备1个填装13公斤棉火药的杆雷,这是该型杆雷艇的唯一武器。杆雷后方的司令塔,既是驾驶、指挥场所,同时有一套齿轮、杠杆装置,可以用人力调整雷杆伸出的长度和角度,而且杆雷可以采用电发,电线一头连接在司令塔里的蓄电池上,一头连接到杆雷尾部的引信内,司令塔里按下电闸,就可依靠电流引爆杆雷。

  杆雷艇虽然后来被鱼雷艇所替代,但作为世界海战的重要武器,仍然有值得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