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星星们”的守护者
——记马尾区首个公立益智班班主任江莉
http://www.mwnews.cn 2016-09-07 00:07:19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报记者 郭颖 林颖 文/图
“同学们上课啦,看看老师今天带来的是什么?”
“毛巾。”底下是一阵参差不齐的应答声,有的孩子看向别处,有的发出了怪声。
“对了,真棒。”在罗星中心小学的益智班里,班主任江莉正在给一群“不一样”的孩子授课。
这群孩子患有自闭症、智力障碍、脑瘫等疾病。去年10月,马尾区成立首个公立益智班,一年过去了,当记者再次探访这个特殊群体时,孩子们的变化让人既惊喜又感动。年仅24岁的江莉担任了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她用最乐观的耐心呵护着这群沉默而孤独的“小星星”,用爱打开了他们封闭的心门。
给予孩子最有耐心的爱
江莉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报考这个“冷门”专业前,江莉丝毫没有疑问,但当她真正接触这群孩子时,她的心中有些发憷:“最初有些害怕,不懂得怎么接触他们,害怕他们受伤,也怕自己受伤。”但有一件事,让她彻底打消了顾虑。
大二时,江莉有了一次“实习”的机会。她去到7岁女孩小陈家中帮教,小姑娘很懂事,渴望学习却无奈有认知障碍。小陈的父母谈起女儿总会落泪,“等我们老去,她该怎么办?”看着这对无助又挣扎的父母,江莉心中泛起阵阵涟漪,这是她第一次有了要坚持从事特教这个工作的决心。
毕业之后,江莉通过招考,来到马尾。她是马尾区招来的第一个特教老师,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她“背”着这群自闭症孩子在“追赶”世界。“我们教一个普通的孩子,即使悟性差一些,反复教几次总能学会。可面对自闭症患儿,哪怕是洗手这样简单的事情,我们都得分步骤教学。”江莉说:“每个自闭症孩子各自的症状和表现都不同,认知程度上也会存在差异,所以我们的教学模式要适应每个孩子。”
如今,益智班共有8名学生,江莉把孩子分为ABC三个等级,将一样的教学内容,根据他们的认知程度、吸收程度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切割授课。因为这个班级的特殊性,江莉的办公场所直接设置在班级后面。办公桌后的架子上整齐地排放着一摞摞学生成长记录,江莉每隔两三天就要记录下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个群体的孩子自制力和专注力都比较差,但在江莉眼里,他们需要的不止是关爱和怜悯,更需要鼓励和宽容。“小丹在来益智班前,在正常的小学上课。但因为智力障碍,她总是排在班级倒数,纵使是这些特殊的孩子,他们也有一颗小小的自尊心。”小丹的父亲把女儿送到江莉班上,原本倒数的她成了班级里的“佼佼者”。对于小丹这个特点,江莉给予了更多的鼓励,让她当班长,多表扬她,有了鼓励和表扬,她学习得更上心了。
小小的进步 大大的幸福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
采访中,浩浩为江莉端来一杯水:“老、师......”虽然浩浩把杯子轻轻放在桌上,江莉的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鼓励道:“浩浩真棒。”这么一个普通的细节就可以令她欣喜不已。“因为疾病,他们的心智无法成长,但他们所拥有着最真实的是纯真与善良。”江莉说。
来学校前,浩浩是个典型的自闭症孩子,初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他总是躲在妈妈身后。“他来学校的第一天,我就发现因为长期没有运动,他的脚跟腱发育不良,上楼梯时非常吃力。”对此,江莉给浩浩制订了训练计划,她利用课间时间,牵着浩浩的手一圈一圈带他跑步,从最基础的开始训练脚踝。浩浩手关节没力,江莉就手把手教他握笔,训练写字。说着,江莉从一旁的置物架上拿起一叠作业,骄傲地说:“这是浩浩的,能在框里描红了。”江莉的眼睛笑成了一个月牙,“我会因为他们小小的进步,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孩子们的点滴,江莉都看在眼里。她给家长建起微信群,在群里指导家长们如何应用分解步骤教孩子基本的生活常识。真真的妈妈向记者夸赞:“江老师有她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还会把方法教给我们,现在孩子还会说‘妈妈,我爱你’,这在一年前,我想都不敢想,非常感谢江老师,她有家长们没有的耐心,孩子们的进步才会这么大。”
采访临结束时,江莉说出自己心里的愿望。“在学校里,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进步,但学校还是有保护伞,最基本的还是希望等他们长大了,能够独立生活,能够融入社会,我希望他们被这个社会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