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桃种李种春风 ”
——记飞毛腿集团党委书记、人力行政部高级经理陈海珠
http://www.mwnews.cn 2016-06-21 16:56:57 来源:海峡时报 【字号 大 中 小】
用飞毛腿集团一位领导的话说,储备干部培训班就是飞毛腿集团公司培养基层干部的“党校”,而主管、班主任陈海珠就是“校长”。
从2014年起至今,储干班已办9期培训了近300人。经过储干班培训出的学员在入职半年后90%晋升为一线管理人员,部分学员已晋升到更高一级的技术指导岗位和重要管理岗位,并且在管理队伍中表现出色。
“一亩丰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诗句陈海珠很小就会背了。虽然自家门前的方塘比朱熹家的大了近一倍,但她仍快乐不起来,因这并不能使靠种几亩水田生活的家人过上好日子。
为了贴补家用,1993年,只读完初中的小海珠便忍痛离开心爱的校园,从闽北大山深处来到福州开发区打工。“因为没有文化,最初只能在鞋厂做些最粗的活。”陈海珠说,那时便在心里种下一个梦:一定要学知识!她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2007年初,在完成结婚生子的大事后,她仅用短短3年的时间,她便通过社会自考取得大专和本科文凭,之后还陆续考取了多体系的国家注册审核员、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员等资格。
2014年初,飞毛腿集团首次提出了建立储备干部培训中心的思路,在一线班组长、飞毛腿技校学生、各分公司普通员工中,为公司挑选及培养储备管理人才。陈海珠又义不容辞的挑起了管理重担。家人和朋友开始为她担心:你抓党务和人力行政部的事情就够多了,还要负责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培训发展以及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社会责任、安全生产等体系的建设,你还嫌不够忙解释多了陈海珠便不再解释,“作为公司的党委书记和人力行政部高级经理,培养年轻人成才自己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回报社会、帮助更多与自己经历类似的年轻人走向成功也一直是她心中的一个梦想,抓储干班刚好为这梦想的实现提供了“一亩丰田”。经过近四个月的筹划,由陈海珠一手筹办的飞毛腿集团储备干部培训中心正式挂牌招生。
一心耕耘
陈海珠精心地耕耘着储干班这片希望的田野,“因为学员就像是一棵棵充满希望的秧苗。”为了给储干班请最好的老师,陈海珠请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的高校教授、技术专家到公司授课;为结合公司文化传承和生产实际教学,陈海珠亲自组织公司管理、技术团队自编教材,并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
陈海珠对储干班管理严格,一门不及格就不能毕业,违反班级纪律者坚决除名。陈海珠说,学习目的不端正的人,不但学而无成,还会浪费公司的资源。用储干班教官陈文增的话说,自己写的报告也仅仅是出现了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陈海珠老师让他反复改了7遍,使他自此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
储干班学员毕业并不是一走了之,陈海珠不但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每个月中心都会召开一次毕业学员座谈会,了解大家工作生活情况。当她在面谈学员时听说毕业学员郑冰如想要辞职想找一份能学点东西的工作后,立即将郑冰如从前台调到人力行政部。她了解这个98年出生的孩子,家庭条件好、聪明上进。郑冰如果然不负所望,把分管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如今她已因表现突出被晋升为公司的人事专员。而表现优秀的陈文增教官在陈海珠的推荐下,已经成为飞毛腿高级技工学校政教处副主任,是公司重要的管理干部。
一分收获
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黎说:“储干班不但提高了员工的个人能力,在员工之间培养起团队精神,更强化了员工对企业历史的了解和对企业精神的传承,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而未来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主基石就是企业文化。”张总感慨道:“储干班培养的人好用!”学员高李斌在毕业总结中写道:“刚刚提拔为带30多人团队的班组长时,因没有管理经验,开会时都不知该说什么,遇到问题感到头都要炸了。听课长说储干班招生自己立即报了名。自己把在这里学到的管理方面知识,用到管理生产线的实践上,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储干班也受到社会的认可。2014年、2015年,全国总工会连续两年授予飞毛腿集团公司储备干部培训中心“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荣誉称号,并专门为其划拨了10万元专项配套资金。
“刚来参加储干班的学员90%来自一线员工,10%是在职班组长。但现在,公司的优秀班组长中大部分已是储干班毕业的学员。两年多来,毕业走向岗位的学员月离职率不到2%,其中已有65人晋升为班组长,15人晋升为技术指导岗位或行政管理岗位,并有1人晋升为车间课长。”这让陈海珠很自豪。
陈海珠说她喜欢齐豫的那首《梦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
本报记者 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