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人物 >> 正文

泥巴沾满裤腿 攻坚挺在一线

——记琅岐镇常务副镇长姚兴利

http://www.mwnews.cn  2017-03-02 10:20:05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本报记者 林颖 郭颖

  琅岐环岛路、福州绕城高速公路(马尾段)、污水处理厂、琅岐医院、凤窝小学……琅岐的基础设施建设似雨后春笋,悄然改变着海岛的面貌。在众多的建设者中,琅岐镇政府常务副镇长姚兴利成了当地村干部交口称赞的“攻坚能手”。2013年这个年轻的干部调任到琅岐镇政府,分管着征收工作的他把办公室搬进了会议室,把更多时间留给了需要解决问题的征收户……

  征收户眼中的他——公平公正 征收工作的“百科全书”

  2013年,刚从马尾区委政法委调任琅岐镇的姚兴利还来不及蜕去一身“文气”,就赶上了琅岐大开发。面对一个基本未开发的海岛,不少镇干部心中都在打鼓:要建设,就要先进行土地征收。但这个素称“天下第一难”的征收工作如何开展?怎样说服世世代代都以农耕和养殖为生的百姓“上岸”来,成了摆在面前的第一难题。

  姚兴利一边向马尾镇、罗星街道取经,了解征收程序,一边挽起裤腿走进了农户们的种植地和养殖池,倾听他们的声音。他还召集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座谈,甚至到福清、长乐了解房屋征收和青苗补偿情况。调查后姚兴利才发现,琅岐部分的征收补偿标准有些偏低,一亩葡萄年产2200斤左右,年产值能达到万元每亩,但如果按照当时的补偿标准,补偿价格才4400元每亩,这样的征收补偿换谁也不乐意。

  了解情况并向领导汇报后,姚兴利加班加点,按照实际情况,牵头对部分地面物补偿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并对不同的农产品、水产品的补偿标准进行细分。“琅岐镇改变了原本‘一刀切’的补偿标准,这对我们农户来说肯定是好事。因为我们采取混养模式,一片鱼塘里有红  也有白对虾,但二者价格不一样,有了细分的补偿标准,谁都不吃亏。”琅岐镇的水产养殖大户老林对姚兴利很“服气”,直称道他是征收工作的“百科全书”——什么都懂。

  但也有农户“不服气”。在琅岐城开香海世界三期项目中,农户老江不愿签搬迁补偿协议。老江的50多亩苗圃恰好位于项目工程的重要位置,眼看着交地时间要到了,但老江依然不松口。包村工作队的干部们只好把这“疑难问题”提交到姚兴利手中。

  按照评估测算,老江的苗圃赔偿是一亩一万元,为了打消老江的顾虑,姚兴利多次请他上门,一遍遍为他计算每株苗木的大小、直径,“不同直径的苗木,搬迁价格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姚兴利笃定地告诉老江。在这过程中,老江也请来其他人说情,但都被姚兴利拒绝,“无论是谁说情都不行,公平公正的征收原则不能破坏,否则往后的工作将很难进行。”在近三个月的一次次交流后,老江服气了,“他是真的在按规矩办事,这几个月的接触后,我们反而成了朋友。”老江笑道。

  同事眼中的他——兢兢业业 迎难而上

  在琅岐镇征收中心,姚兴利的办公桌安置在一个简陋的会议室内,桌上摊开的攻坚项目表仿佛在诉说着姚兴利的日程安排。征收中心办公室主任林辉指了指桌上的一瓶万精油,“这是姚镇用的,因为工作忙他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困倦时就擦一擦万精油,让自己保持清醒。”在同事们眼中,姚兴利总在高强度地忙碌,为了省去开会布置任务的时间,姚兴利创新工作方法,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就连深夜,群里的工作任务还在一项项布置着。

  在琅岐大开发中,琅岐开启了许多“第一次”,而第一次大面积迁坟曾成为工作大难题。“在做凤窝烟台山隧道征收工作时,涉及到几百座坟墓的搬迁,琅岐的百姓重风水,这里素有‘坐龙台,睡凤窝’的说法,能把坟墓安置在凤窝山,是许多人的心愿。”与此同时,安置在凤窝山的许多坟墓都修建得很大,造价不菲,但补偿标准仅一穴一千元。

  问题再难都要攻坚。姚兴利一直坚信,攻坚工作“攻心”为上,“为了琅岐的发展,老百姓都会理解。”对此,他寻找到村干部,鼓励村干部带头迁坟,征收工作由此开始有了起色。“姚镇常随着工作队一起上山检查迁坟工作,工作劲儿还是令人佩服。”姚兴利的同事老吴称赞道。

  为了促使坟墓搬迁对山体造成二次破坏,姚兴利极力促进琅岐骨灰楼项目的尽快建设,姚兴利又开始跑住建、规划部门。“不能让老百姓迁了坟又埋在其他山头,所以当务之急便是促成骨灰楼的建设。”

  除了土地征收工作,为了更好地保障各项目的顺利推进,姚兴利又成了工程项目建设的保姆。项目一遇到问题,他就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解决。有问题先找姚兴利,业主和管理区工作人员、村干部们都这么认为。

  姚兴利一直忙碌着,但他却在“忙中取乐”,在工地时,他经常望着已经建好的医院、道路、桥梁出神,仿佛每一次攻坚、每一个过往的难题都历历在目,“很欣慰也很自豪,这座海岛是我为之努力过的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