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自贸动态 >> 正文

“改革”筑高地“开放”加速度

——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巡礼

http://www.mwnews.cn  2016-10-11 09:10:27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九月榕城,硕果满枝。一年前的4月21日,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新的时光轨道,福州自贸片区,这颗承载着希望与使命的种子播种下地。一年多时间里,这块滨江滨海的国家试验田,好风借力,勇于担当,结出累累硕果。

  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福州自贸片区勇当先锋,准确对标国际、对标先进,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努力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路子,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纵观这片热土,制度创新释放活力,对外开放持续提升,两岸合作再试新路,自贸效应集聚显现,正迎来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春天。

  1改革释放澎湃活力

  7月15日,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联合福州海关、福建检验检疫局、福清市政府等单位宣布进口汽车保税仓储政策落地江阴。得益于这一政策,500辆Jeep大切诺基集中运抵福州江阴口岸,以保税仓储模式入区进行展示交易,创下中国单批次平行进口汽车数量之最。

  整车进口,无疑是福州自贸片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最大受益者。从中国首创的整车进口一体化快速通关模式,到非中规车辅助性整改措施、进口汽车保税仓储业务到“小批量”进口汽车处理权限等政策的相继落地,再到省市政策的大力扶持,一条整车进口产业链在江阴港迅速崛起。2015年其整车进口数量比增79%,位列中国15个新批口岸第2位。截至8月21日,今年整车进口实际到港5447辆,为去年的1.4倍,预计今年全年可突破1万辆。

  挂牌一年多来,福州片区着力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推出7批体制创新举措77项。其中,22项为中国首创,2项在中国复制推广,1项被复制推广到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全国4个自贸区,17项被列入福建省改革创新成果在福建省内复制推广。

  这些创新举措,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自贸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坚持推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破解企业推进试点业务难点,福州片区管委会与海关、国检、海事、市场监管、税务、金融等部门建立协同推进创新机制。仅以“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和原产地企业备案‘两证合一’”为例,每年就可为备案企业节约100万元,压缩时间成本1000个工作日。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支持整车进口、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融资租赁、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两岸创业创客等33个产业扶持政策,确保试验任务取得成效。

  ——深入开展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外商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简化程序,放宽境外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和境外普通合伙人的资信证明要求。截至2016年8月31日,新增外资企业581户、注册资本195亿元人民币。

  ——积极推进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海关、国检累计出台了39项贸易监管创新制度,有效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了通关成本,提升了贸易效率。2015年,福州片区外贸进出口额144.6亿美元,比增2.2%,江阴港吞吐量110.86 万 标 箱 ,比 增10.79%。

  ——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分散在省、市、区三级政府部门的420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相对集中到片区管委会“集中受理、部门分办”,实现“审批不出区”。福州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入驻部门35个,实现“办事不出区”。此外,企业入驻自贸片区,可享“一站式”服务。“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查、一章审批”等服务模式,使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1年左右压缩到35个工作日内。

  ——打造日益完善的法治化国际营商环境。中国首创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借鉴国际经验,设立自贸试验区法庭、检察室、国际商事仲裁院。制定发布福州片区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处罚权方面配套规章5份。

  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福州自贸片区正围绕片区功能定位,对接企业需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深入开展审批流程再造,打造福州特色的高效服务品牌。2榕台交流谱写新篇

  5月,位于福州自贸片区内的台湾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一投入使用,艾伦教育公司董事长李正能就把公司总部搬到青创基地。入驻不久,艾伦教育就与网龙公司形成业务对接。“青创基地为我们提供创业要素和行业资源,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李正能说。

  “对台”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区别于其他自贸区的最大特色。两岸交流基础深厚的福州,在自贸“搭桥”下,为榕台交流合作开启新的更加美好的篇章。

  对台贸易更为开放。推出“建立对台原产地证书核查机制”等5项对台贸易便利化的创新举措,率先实施对台“源头管理、口岸验放”模式,率先采信台湾检验结果,2015年台湾食品进口增长了28.3%。允许持台湾地区身份证明文件的自然人到自贸试验区注册个体工商户,无需经过外资备案(不包括特许经营),并取消从业人员、经营面积限制,目前已有87家台湾个体工商户落户福州片区。海峡联合骨科医院、琅岐三江口医院、两岸文化创意园等200多项对台服务业项目落地,成功开通大陆第二条对台邮件总包水路中转全球航线。

  两岸金融合作成效显著。4家台资银行落户福州,中国5家台资保险公司中有4家在福州设立保险机构。两岸征信合作实现新的突破,片区内14家商业银行与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签订台湾地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合同,开始为台企及台胞办理在台湾地区的信用报告查询业务。片区内银行为华南银行福州分行、彰化银行福州分行等在大陆的台资银行开立同业账户8个;全国首家台企联合保险代理公司也落户片区内。

  两岸人文融合更加热络。一批交流项目建成投用。5月,落户琅岐的海峡青年交流营地,在已建成的一期项目中举办了第四届海青节部分活动,目前已入驻首批台湾创业客商。未来,这里将成为海峡青年节永久活动营地。此外,两岸众创·优空间首批40家企业已入驻办公;建成1.2万平方米的台商创业园,已签约入驻项目88个;深入挖掘船政文化内涵,引入台湾钜太文旅企业管理公司运营管理“左营·佐赢”园区,项目一期已入驻台湾文创企业23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福州片区这片改革高地将再次出发!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州片区将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载体建设,凸显对台和“海丝”特色,推动自贸区与福州新区联动、融合发展,努力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的样板。3开放点燃“双创”激情

  再过2个月,国内某知名品牌手机将发布中国国内首款四面弯曲屏幕新机。这一手机的玻璃盖板就出自福州自贸片区内的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打破国际垄断的“下拉溢流法”生产工艺和抗菌玻璃到独步全国的冷激光玻璃切割技术,成立于2011年的科立视短短数年内便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公司总经理丁原杰坦言,这一创新研发的速度离不开自贸区的种种优势和便利:“这里人员招募更有吸引力,设备进口更有效率,资金募集也更为便利。”

  自贸点燃了创新的激情,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之路。

  华映显示通过工信部审核,荣获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国脉科技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前装车联网控制单元供应商,占据全国近六成市场份额。抢占“互联网+”制高点,福州开发区荣膺中国第四个、福建省内唯一的国家级物联网园区,建成两岸物联网应用示范中心,已集聚物联网企业50家;去年产值达514亿元,比增37%……

  自贸开放大潮中,与创新相伴,创业的热情更为高涨。截至2016年8月31日,福州片区新增注册企业18924户,注册资本2378亿元,注册亿元以上企业438户;挂牌第1年新增企业数居福建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之首,新增企业运营率达31.44%。

  涌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带来了产业的推陈出新。

  在第十九届投洽会上,德国爱马仕运输物流公司正式签约落地,计划以福州为母港,搭建中欧跨境物流航线,促进跨境物流在福州汇聚。去年11月3日福州片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投入运行以来企业云集,目前已吸引阿里一达通、德国EDEKA、苏宁易购等300多家境内外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和运营企业;3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先后投用,世创跨境电商产业园、利嘉跨境电商产业园、海丝商城、海峡智贸城等一批产业园区不断壮大,贸易呈现“进出两旺”的态势。

  驰骋“海丝之路”,福州正积极打造东盟海产品第一门户。9月8日,作为中国首家也是唯一面向海外的海产品交易所,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与马来西亚皆富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在马来西亚建设产业合作基地,开展远洋捕捞、水产养殖、渔业码头、仓储物流等方面合作。目前,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已发展境内外会员350家,马来西亚分中心已建立,正积极筹备越南、柬埔寨和缅甸分中心,线下交易总额已达2.08亿元。片区内已建成冷链仓库近30万平方米,形成以台湾农产品、东盟海产品为主的冷链保税加工、配送体系,推动马尾港成为中国最大的远洋渔获物集散地。

  服务外包渐成气候。福州片区设立创投基金,与高校合作打造集资金、技术、平台为一体的服务外包园区。区内互联网游戏产业园被省经信委评为“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已入驻184家企业,产值超17亿元,5家已在新三板上市。

  金融高地显露雏形。伴随金融创新,福州自贸片区已集聚超过1181家金融及类金融企业,与实体经济交融互补。目前,区内金融机构已为企业获取境外人民币融资2.8亿元人民币、3500万美元,降低融资成本0.8个至1个百分点;设立420亿元产业基金。

  在这里,创新与创业潮起云涌,方兴未艾。自贸,为福州这座开放之城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正打造成为中国与世界连接的重要枢纽。

  (卓文俊 杨莹 柯竞/文 廖云岚 池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