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冰心在上海故居的对联

http://www.mwnews.cn  2014-11-20 10:26:11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胡珍宝

  冰心的故乡是福州长乐金峰镇横岭村,“假如我的祖父是一棵大树,他的第二代就是树枝,我们就都是枝上的密叶,叶落归根,而我们的根是深深地扎在福建横岭乡的田地里的。”这是冰心先生的散文《我的故乡》中的一段话。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城内隆普营(乌山脚下,现已折建成新村)。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随家移居上海。在上海故居的小客厅,上有一幅对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相似的对联最早出自清乾隆时代名士袁枚之手,他的创作是 “性灵派”,相当于现代人主张创作讲求性情个性,不加修饰,有思想、有灵性、有感情,不古板。作为一代才子,他心高气傲,考取进士后做了两任县官,他不喜欢官场生活,三十多岁就辞官不做了。他把江南织造的园林买下来,改名随园(他在《随园诗话》中认为随园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并在随园门口挂了一副对子,颇为自豪: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当时另有一位名士叫赵翼,是清代有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很有名气的诗人,对这副对联很不服气,故意要来挖苦袁枚。有一天赵翼到了南京,用红帖子写了自己的名字,亲自拿着来访袁枚。刚好袁枚不在,家人很客气地招待赵翼:“请问赵先生来访有什么事吗?”他说我没有事,只是想来借几部书。家人问他借什么书,他说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借去看看。袁枚回来知道他是来找碴的,便把门口的对联拿掉了。

  两幅对子中所提“三坟”就是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五典”呢?就是五经,或者说是《尚书》,洪范五福。“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九畴,就是《河图》、《洛书》的理数。这些东西袁枚也都读过,但真要谈研究《易经》,说实在,他也并不很内行。所以赵翼故意给他出个难题。

  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先秦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三坟五典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有注:“皆古书名。”《尚书序》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

  郑玄说,“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因此三坟即三皇之书,五典谓五帝之书。

  《八索》,唐代学者孔颖达援引据传是孔安国作的《尚书·序》云:“八卦之说,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意为上古档案的“八索”即为“八卦”之书。

  《九丘》是一部实物地图地理书,它平铺在一处地面上(不需要桌几或支架),有点像今天的模型沙盘,也可能是一幅巨画,画有五区九州的山川地貌和物产,以及那里的人文景观。

  而且冰心受袁枚的影响也很深。在《我的故乡》中,她回忆道:“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成了我的乐园,我一得空就钻进去翻书看,我所看过的书,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清袁枚的笔记小说《子不语》,还有我祖父的老友林纾(琴南)老先生翻译的线装的法国名著《茶花女遗事》。”

  冰心在上海故居中的对联与袁枚“随园”的对联颇有相似之处,上联皆赞居室环境之美,下联抬头两字不同,袁枚所言是在此地饱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而冰心上海故居的对子则谦虚的多,认为此地是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的宝地,试想若袁枚将下联的“斯人”换作“是能”,赵翼可能就不会上门发难了。“斯人”与“是能”,虽只有两字之差,却折射出不同处世哲理。或许冰心先生从小正是在这种谦虚好学、朴实无华的家风教育下,才成长为一代文学巨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