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读书日调查:数字阅读与假日读书并行

http://www.mwnews.cn  2016-04-25 11:20:25   来源:海峡时报    【字号

  本报记者 郑婷

  宽敞的阅览室,多种自助服务仪器,活跃的网站、微博、微信、APP等网上平台……新建近两年的区图书馆以崭新的形象吸引越来越多人前往;自助选书、24小时无休……步行街、东江滨公园等地移动图书馆方便着人们的阅读。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访了区图书馆及区内移动图书馆,了解和以往捧一本纸书安静阅读相比,现在的马尾人们是如何读书?

  600多阅览位,节假日供不应求

  4月15日,记者在来到区图书馆时看到:馆内静悄悄的,除了工作人员外,几乎没有一位读者。偶然碰上一位来还书的张先生,他告诉记者特别选在工作日来还书就是因为这时馆内人少,可以慢慢选择。“别看工作日的时候没有什么人来看书,节假日的时候,我们馆内的600多个阅览位几乎都是爆满的。”区图书馆馆长林青自豪地说。她表示,新图书馆建成开馆至今办理新图书证以及换证的人数共4000多人,以每年1000多人的速度递增。“工作日借阅的人次每天才100到200人,可是节假日就会突破每天1000人。”

  当被问及“为什么节假日期间,会吸引这么多人来借阅?”林青表示,图书馆花大力气引进书籍,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从原有馆藏九万册增长到现有馆藏十五万册,图书馆还计划在2016年内购买四到六万册的书籍。

  除了书籍的增加,节假日期间人流量的激增还得益于各式各样丰富有趣地阅读会、书友会、讲座等,这些活动的受众面广,深受群众青睐,“我们的活动非常受欢迎,经常半天不到就满员了。”林青说道,“这些活动很好的规范青少年的阅读礼仪,引导他们拿起名著、对话经典的深层次阅读。”

  数字化阅读迅猛增长

  读书,“成本最低的奢侈行为”。随着人群年龄更迭,年轻一代正在成为读书的“中坚力量”。“‘80后’、‘90后’作为与网络共同成长的一代,比生长于印刷时代的‘60后’、‘70后’更倾向于电子阅读。”林青表示。

  图书馆应对这一变化,于2015年开办了网站,网站的访问人数从2015年4000多人增长到2016年10000多人;同时图书馆还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一个立体的图书馆在网络上建立了起来。

  使用手机APP登陆图书馆下载小说的小郑给记者讲述了她的每日读书习惯。早上起床后边看APP早间新闻边洗漱,走路时习惯性地打开“听书”软件,在通勤路上进入小说的世界遨游,晚上休息之前刷刷朋友圈才能睡着。君不见,无论是地铁、公交上,还是马路边、商场里,抑或是更加传统的“读书场合”如图书馆、教室内,到处都能看到聚精会神于眼前方寸屏幕的“低头一族”。相较于传统的捧一本纸书翻阅品味的方式,这种更加快捷、更加碎片式的阅读,也正在悄然成为趋势。

  据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7年上升,达64.0%。我国成年国民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一小时,通过手机上网比例高于通过电脑上网比例,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迅猛增长。

  移动图书馆利用率不高

  “你用过24小时自助图书馆么?”记者在君竹步行街上的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边随机采访了多名群众,90%的人都没有使用过,只有一位刘珊珊姑娘曾经使用过,她表示,因为正好市图的卡,就好奇地玩了一下,自助图书馆内的书看上去琳琅满目,可是新书少,选择的空间也少,更换也不及时,就没继续借阅了。

  24小时自助图书馆项目的相关负责人称,通过各渠道了解到,文史哲类书籍很受市民喜爱,今后工作人员会增加这方面的藏书,每天都会安排专门的人员做巡视更新书籍的工作,同时也呼吁市民爱护这些公共设备,让读书这一良好习惯融入市民的寻常生活当中,营造“书香满城”的城市氛围。

  据了解,我区共有24小时自助图书馆8个,每个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内设有书架、还书箱和电脑操作台等,能存放供借阅图书420册,接受读者还书约700本,完全采取自助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