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真心 走心 征迁局面焕然一新

东绕城高速、东部快速通道马尾段征迁均已提前完成任务

http://www.mwnews.cn  2016-10-11 13:30:12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近年来,福州“东扩南进”的发展框架不断明晰,城市建设一路高歌猛进,但交通一直制约着母城与“一核心、两新城、三组团”的联系。东绕城高速、东部快速通道两大项目正是为破解这一难题而生,随着近期“百日攻坚”行动的开展,两大项目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加速。马尾区更是依靠“真心服务,走心征迁”的工作办法提前完成了两个项目马尾段的征迁任务。

   东绕城高速:快速交地凭“真心”

   “坐龙台,睡凤窝”在琅岐岛,这句俗语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龙台和凤窝是琅岐的两个村,“睡凤窝”的意思便是死后如果能安葬在凤窝村的山头就是一种福气,背山向江的风水最为琅岐人所看重。

   2016年下半年,福州“百日攻坚”行动将福州东绕城高速列为了重点攻坚项目,而绕城高速的琅岐节点便是选址凤窝村的凤窝隧道。凤窝隧道全长1.475公里,短短一公里多,穿过的山体遍布坟墓,给项目的征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虽说是造福百姓的事,但牵涉到祖宗的墓地,任谁也是无法轻易答应的。”负责该村征迁的琅岐镇一位领导已经2个月没有休假了,暗淡的面容仿佛印证着征迁困难的巨大。“我们镇干部、村干部全部压在一线,白天搬迁无主墓地,晚上入户做工作,七八百座墓地啊,阻力太复杂了。”

  “动房动财好商量、动‘老祖宗’万万不能”,正如琅岐镇干部所言,凤窝村山头不大,但墓地几乎是一步一座。为了顺利征地,镇里首先把突破口瞄准了“陈”、“朱”两大家族。以“真心服务”换来了征迁工作的迅速推进。

  陈氏和朱氏家族占据了凤窝村绝对主力人口,全村近千户居民,仅陈氏家族就有三百多户。镇工作人员首先约见了陈、朱两氏族长(又称“理事”),主动提出为村内解决一些困难,发展更多公益事业、改善村居环境等提议,并晓之以“琅岐发展首先要解决交通不便”之理。在“理事”的带头下,上至村内600多年的老墓,下至不到1年的新墓都顺利搬迁。

  “每穴补偿标准是1800元人民币,而琅岐人特别重风水,墓地修建小则几万元,大则几十万,如果不是用真情真心为村民考虑,征迁工作不能如此迅速地推进。”

  有主的墓地有了解决办法,无主的墓地却也不在少数。用镇干部的话来说,真的是“越挖越多”,墓主不好确认、墓数不好统计成了两大难题。为此,镇政府出资修建了临时安放点,把每一座无主墓地临时搬迁至安放点内,等待认领或火化处理。

  “顺民意、贴民心”,征迁工作进展迅速。10月10日,在琅岐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东绕城高速(马尾)项目涉及的凤窝村、海屿村、云龙村、金砂管理区等十三个管理区、村,836.3835亩土地,坟墓1435座全部完成征迁。

  东部快速通道:和谐征迁靠“走心”

  东部快速通道的104国道连晋段改线工程,是福州市推进中心城市“东扩南进”,向东发展以亭江、琅岐和长乐新城为核心的马尾新城,实现海西经济区建设的配套举措之一。

  当前,在“百日攻坚”的号角吹响之际,马尾快速推进,提前三个月完成攻坚征迁任务。10月10日,记者来到亭江镇,这里的工作人员依旧忙碌。负责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该项目的征迁工作开始于今年春节后,共启动征收房屋和土地1475亩,涉及沿线白眉村、前洋村、康坂村、亭头村、长柄村等15个村子。“这个项目也是亭江镇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征迁工作,困难可想而知。”为此 ,亭江镇迅速集结征迁骨干力量,包片、包干、保存,与征迁群众“一对一、面对面”。

  从群众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我们在摸排工作结束后发现,由于亭江是侨乡 ,华侨归国后盖的房屋一般都是高层且装修华丽,群众不愿意征迁的心情可以理解;其次,由于我们的地面物补偿标准滞后,不少以种植为生的村民表示难以接受。”

  在这次征迁中,不少华侨都为项目出力。“盛美村的郑先生是个老华侨,在海外二十多年的他去年选择回乡盖房,工作人员到他家测量时都惊呆了,四层楼高的小洋楼刚建好,正准备开始内部装修,谁知道这么巧就遇上了征迁。”盛美村的村干部说,老郑是个明白人,在大家的耐心劝说下,老郑经过一夜的思想准备,第二天找到了村干部。“我旅居海外多年,离开的时候就是因为家乡生活贫苦,如今能够修建这么大的工程,我没有理由成为阻拦家乡发展的人,这个项目我咬牙都得坚持!”老郑的一番话感动了在场的许多工作人员。

  在洪塘村主任郑飞看来,政策讲解是他们的本职,但做好征迁工作离不开村干部的走心交流。洪塘村的老郑自家果园旁有一个管理房也涉及拆迁。果树按照地面补偿物标准赔款,管理房则是按照非住宅拆迁安置 。

  “我们前期解读政策的时候他就是安静地听,态度不温不火。我们的工作人员也有点尴尬。经过村干部们多次上门交流,他才最终打开话匣子。他心里也明白铺路修桥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是需要他去配合。只是没有了管理房后,剩下的化肥农药要往哪处堆积,果树将如何打理?老郑免不了开始犹豫了。”郑飞对记者说道。

  村干部们得知了老郑心里忧虑的初衷,将征迁问题上报,由亭江镇镇府安排,洪塘村配合,在老郑家果树周边,为他就近找了一个适合的场所,搭建了一个临时管理房,完美解决了他的困难。通过走心交流,村干部设身处地为老郑处理实际问题,打消心中顾虑的他最终签下了协议。

  记者 王彦 林颖 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