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为船政研究碰撞思想火花

http://www.mwnews.cn  2016-12-25 17:18:44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沈天羽

  林键

  肜新春

  本报记者 林颖 许琳晶 郭颖 李硕  陈晓静 文/图

  12月24日-25日,为期两天的纪念福建船政150周年专题研讨会落下帷幕。与会学者围绕船政的成就及其影响、船政人物及其贡献,船政与台湾、船政与中西文化、船政与海军海权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为纪念活动画下了圆满的句号。两天时间里,专家、学者在讨论些什么?记者在现场听到了这些……

  沈天羽:马尾造船厂是中西方空间思想的交融

  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机要、台湾成功大学博士生沈天羽认为,马尾造船厂是中西方空间思想的交融。“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做了许多船政研究,但大多集中在海军、教育、造船等方面。我一直都在思索,研究船政的视角是否能够更加全面。因此一年前我专门写了这篇论文《中西空间文化的汇流与探索——以1868年的福州船政局为例》。”沈天羽认为,以往,大家在研究1866年时的福州船政局都是通过奏折、书信,因此有许多细节未被挖掘出来。

  “从整体看来,船政区域是一种稳定的‘框’字形座像。日意格当初选址的首要条件是以科学的条件为优先,但这座船厂也暗含着中国的一种风水观。”沈天羽说,马尾造船厂是中国首个大型西式工厂,在造船厂里至今还保存着那一时期的西式钟楼。“西方工业革命发展中最核心的是钟楼。因为工厂的管理和制度是由‘人’在管,但人是由‘时间’来管理。因此我们可以说,造船厂的建设有着中西方空间思想的交融。”

  赵国辉:福州船政局和台湾事件的关系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赵国辉对《福州船政局与台湾事件中的淮军东渡》一文进行了报告,他指出,该论文着重从淮军镀台的动机、运兵方式及其过程,以及运兵效果诸方面,探讨福州船政局和台湾事件的关系,揭示两岸间的航渡经验及其海防规律。

  台湾事件中,面对已然登陆的日本所谓“征台”军队,超过其战力的援兵必不可少,李鸿章所控制的淮军主力成为主要援兵。福州船政造出的轮船及掌握的航海知识与技能,担当了诸多两岸航务,主要的当推淮军东渡的运送航线。此航务改变了清政府在台湾岛的军力,遏制了日本向台湾岛东部的殖民扩张,扭转了日本殖民军在台的军事优势。福州船政首次在两岸间驾驶国产轮船的航行,积累了近代国人的航海经验。

  林键:福建船政中枢机构建筑的布局理念对建设船政文化城有借鉴价值

  研讨会上,来自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的文博馆员林键作了《福建船政中枢机构建筑的布局理念》的论文报告。他说:“我的家族几代人都在马尾居住,因为长期从事马尾的地方文史研究,所以对马尾地方文史的资料掌握比较多,特别是民俗、地方方面的史料。因此我花费了两年时间收集、打磨了这个论文课题。”

  林键表示,古代人谈及建筑,很注重建筑跟自然环境如何融为一体,“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思想。“现在我们要建船政文化城,但是很多建筑已经在历史中毁去,在复建重建过程中,建筑该如何布局?福建船政中枢机构建筑的布局理念将对船政文化城的建设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杨济亮:船政精英的历史贡献永不磨灭

  福州市社会科学院办公室主任杨济亮认为,以沈葆桢为首的福建船政精英群体,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四大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福建船政精英保卫台湾,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反击。他们开启了台湾近代化的进程。”杨济亮还认为,福建船政精英推动了台湾大开发和经济发展,其中包括交通建设和海洋城市测绘等方面;与此同时,福建船政精英还促进了台湾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包括番学文教、宗教信仰、社会慈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