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岐岛上雷锋颂
http://www.mwnews.cn 2014-03-05 10:16:08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马尾新闻网讯(记者 郑婷 通讯员 方荣)50年前的3月5日,毛主席亲自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从此,“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风靡全国,走向世界,并代代相传,永放光芒。在琅岐岛上有一群长年驻守在祖国边防线上的“橄榄绿”,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号召下,用他们的每一个坚定步伐和行动,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执法为民”的时代精神,谱写成一曲曲忠诚为民的颂歌。他们,就是被驻地人民誉为“海岛卫士”的福建福州市公安边防支队琅岐边防派出所的全体官兵们。
走进琅岐边防派出所,“人民是父母,服务是根本”这大大的条幅挂在教导员冯超办公室墙壁上,走进来的人都会被这浓墨淋漓、苍遒刚劲的字体和这种无处不在的浓浓氛围深深鼓舞和感奋。据了解,这幅字是几任教导员传承下来的。十几年前,琅岐岛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因感怀于边防官兵与当地人民的鱼水深情,亲手写了这幅字,送给琅岐边防派出所的官兵们作留念。从此,这句嘱托不仅成了琅岐边防官兵的座右铭,同时也成为了琅岐边防派出所党支部的一句响亮的口号。
“学习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琅岐边防官兵们从来不只是将它当成一句口号,他们更多的是用实际行动来履行自已的诺言。在福州市“人民满意派出所”评选中,琅岐群众满意率高达95.7%。
为让群众安居乐业,官兵们结合科技强警,在琅岐岛上设立“岛上110”和“电子警察”,24小时全方位为群众值班看家。为方便群众办证,派出所积极联系协调,在岛上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农村户政中心,办证群众从此要少跑几十里地。
琅岐岛上吴庄路段没有路灯,晚上一片漆黑,群众过往不便。得知情况后,边防官兵走家串户,发动群众,筹集资金,为吴庄安装了100盏夜间路灯,“路灯工程”成为琅岐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去年以来,琅岐大旱,全岛水源枯竭,官兵们急群众所急,与群众同甘共苦,一道寻找水源,清洁水库,深挖水井,出动警车为群众运水,并且省吃俭喝,将饮用水节省下来送给五保老人,感动了无数人民群众。
辖区有十几位失去父母的孤儿面临缀学,官兵们捐出自已津贴,承担了孤儿的学费和生活费,并帮助辅导功课。与此同时,所里的官兵们,还通过了警务微博,发起了公益助学的号召,牵头为孩子寻找帮扶对象。十几年多来,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从没间断,孤儿已将派出所当成自己的家,将官兵们当成自已的哥哥姐姐。
江西妇女陈某,18年前嫁到琅岐镇凤窝村,却一直未办理结婚手续,三个女儿也因没有户口而不能上学。官兵们多次同江西警方联系,当了十几年“黑人” 的陈某一家四口终于可以与正常人一样地生活。
琅岐岛上来了几十户三峡移民,为解决移民们的生活困难和就业问题,派出所及时给他们办理了身份证,并与有关部门协调,简化和免除了移民村三轮出租车的营运手续和费用,使移民群众很快适应了新环境,被称为“移民群众的贴心人”。
派出所的工作以民为“轴”,围着群众的需要转。官兵们定期向辖区群众、人大代表和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切实为民解忧、为民服务。琅岐岛上没有消防队,官兵们义务当起了灭火员,每遇火灾冲在最前面的总是他们。岛上也没有交通警察,碰到了交通堵塞官兵们总是最先赶到维护秩序。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都有边防官兵忙碌的身影,老百姓们亲切地称之为“家门口的派出所”。
在琅岐岛上,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用83岁的五保老人林大爷的话来形容,“这些娃娃个个都是好孩子!”。林大爷没儿没女没亲人,但他对琅岐边防所的兵比谁都亲,他说,每当过年过节或他有病痛时,派出所那群兵都会过来看望他,“有这群兵陪着,我比谁都幸福。”
转眼又快到了3月5日。在纪念雷锋同志的日子,在缅怀雷锋精神的时候,琅岐岛上的群众又想起了那些天天忙碌着的兵,“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雷锋精神与我们永远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