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东方银幕里的“悲惨世界”

http://www.mwnews.cn  2013-03-21 11:14:33   来源:海峡时报    【字号

  2013年,一部经典名著再次被搬上了大银幕,它获得了无数奖项,在好评如潮的西方文化圈中,被称为史诗音乐剧电影,但在国人身处的东方文化里,人们对其却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电影院里放映着《悲惨世界》,开场片刻,这部悲剧引来的更多是观众的笑声。东方人甚少看过类似的影片,每句对白都是唱段,更多的疑问是“它与歌剧有何不同”。在国人眼中,电影《悲惨世界》是做作的,夸张的舞台形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影的逻辑,人们纷纷抱怨唱段的拖沓、情节的缓慢,后悔花了大把钞票走进影院看到的却是令人费解的演绎方式。数十分钟后,稍有些舞台剧观赏经验的国人欣然接受了,他们不再议论,静静欣赏;习惯爆米花电影的消费者也“接受”了,带着伴侣黯然离开亦或滔滔不绝地和身边人讲述原著。

  这足以定论欣赏水平的高低吗?在东方人眼中,《悲惨世界》仍然是部不朽的名著,故事里的冉阿让依然强壮而脆弱,唯一的遗憾是电影使用了太过西方化的手法。在东方银幕里,荡气回肠的《悲惨世界》不是一个能在两个多小时内讲完的故事,有着太多法国历史背景和那时的世态炎凉,却偏偏用东方人最无法理解的歌剧作为全片的叙述基调,本就听不懂英文的国人硬着头皮把字幕和歌曲旋律在脑子做了结合,别扭而生硬。尽管休杰克曼、罗素克劳和安妮海瑟薇一众表演生动、无懈可击,依旧没有跃过不同语言和文化带来的鸿沟。

  其实,在东方人眼中的《悲惨世界》很简单,中庸的他们不需要华丽的唱腔,也不需要过于精美的舞台场景,只需简单清晰的讲述,娓娓道来更适合内敛而追求平凡的东方人。也许到了那时,国人心中的冉阿让不再是白皮肤、蓝眼睛的法国小偷,而是有血有肉黄皮肤、黑眼睛的伟大父亲。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