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甲申、甲午两役合祀马江昭忠祠碑》意义探析

http://www.mwnews.cn  2014-08-07 09:42:32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胡珍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尾昭忠祠是为纪念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中牺牲的福建水师官兵而建立的祠堂,祠堂里有一块《甲申、甲午两役合祀马江昭忠祠碑》(以下简称《碑》),由1920年时任福州船政局局长、海军轮机中将陈兆锵募捐重修昭忠祠时所立。虽历经百年,仍保存完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深沉之爱,对英烈的敬畏之情,读后顿感悲壮沧凉、肃然起敬。《碑》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遗存,它对我们研究历史,启示未来,给予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确立了昭忠祠在国家祭祀系统中的地位

  掀开中国近代史,有两场抵御外辱之役让我们沉痛不已。130年前的中法马江海战和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战,马江战败,福建水师覆灭;甲午战败,清廷海军梦碎。但是中国近代海军始终缺少一个句号,据笔者考察,就连北洋水师所在地和甲午海战发生地刘公岛、青岛、威海,至今仍未有甲午海战死难英烈纪念祠或庙宇。

  昭忠祠作为纪念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中牺牲的福建水师将士祭祀场所,经陈兆锵报请民国海军部,将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海军将士牌位在昭忠祠合祀,使昭忠祠历史的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纪念专祠,具有不容置疑的历史合法性和现实唯一性。也许当年陈兆锵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此举弥补了中华民族的一件憾事,让甲午海战死难英烈的忠魂有了皈依之所,为中国近代海军画上了完整的句号。今天,正是因为有了陈兆锵,有了这块《碑》,我们才可以大声呼唤,中国近代海军英烈,魂兮归来。

  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相关问题提供了物证与索引

  在今天的中国,能把一百多年前两场抵御外侮入侵的海战联系在一起,能把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产物——福建船政的历史与今天联系在一起的,惟有此碑。因此,《碑》所拥有的大量信息,有待于我们去采撷。

  1、关于昭忠祠的历史沿革。建昭忠祠时,福建水师的阵亡将士796人。除被家属认领,剩下500多具沿江分九冢掩埋。1920年陈兆锵募修昭忠祠时,在马限山东麓昭忠祠旁建英烈陵园,将沿江掩埋的甲申中法海战死难英烈的九冢骨骸合葬于陵园中,并以独创性的思维,报请民国政府将甲午中日海战死难将士栗主入祀马尾昭忠祠,这便是《碑》文中的“合祀”的双重含义。百年间,昭忠祠虽多次重修,但基本保持了1920年重修时的风格、规模和格局。今天,为弘扬船政文化,彰显英烈精神,马尾区委、区政府决定再次重修昭忠祠,对其进行功能性的总体恢复,《碑》必然成为我们研究昭忠祠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

  2、关于中日甲午海战过程。陈兆锵作为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的总管轮,从大东沟初战到退守威海,全过程亲历了中日甲午海战。陈兆锵在《碑》中以亲历者身份详实地记录了战争,这些关于中日甲午海战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中日甲午海战参考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3、关于陈兆锵的生平研究。碑作者陈兆锵一生历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投身中国近代海军界、造船界半个多世纪,他的生涯与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工业紧密相连,研究中国近代海军、造船,很难不涉及到他;中国近代史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年代,陈兆锵作为其中的一个风云人物,他们彼此多有交集。

  《碑》是对船政精神和成就的最高诠释

  福建船政存续期间,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以及中国近代海军的大多数高级将领。清史稿记载“船政学堂成就之人才,实为中国海军人才之嚆矢。”甲申、甲午两役,船政毕业生正气凛然,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爱国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升华,孙中山先生盛赞船政“足为海军根基”。

  船政派出青年留学,使他们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中国,寻找救国良方。船政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迅速地提高了近代中国科技和工艺水平。船政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53个第一,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船政以如此辉煌的成就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甲申之役“振威”舰管带许寿山开着燃烧的兵舰撞向敌舰,撞舰未成却被敌舰击毁即将沉没之时,一面崭新的龙旗升上桅杆;当甲午之役管带邓世昌在“致远”舰受重创欲与敌舰同归于尽,舰船即将沉没同样升起一面龙旗时,船政精神得到升华,船政成就得到体现。对此《碑》给出的诠释是:船政精神的核心是爱国,船政最大成就是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人才。甲午、甲申两役,正是船政培养的海军将士,他们抗击外侮,奋勇杀敌、为国捐驱;而船政培养的文化精英,他们眼光敏锐、思想解放,致力国家富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春蚕吐丝,为国成仁,又何曾不是另一种的壮烈。因此,与其说《碑》是甲申、甲午两役英烈合祀记事碑,不如说是船政精神、船政成就的纪念碑。

  2014年又是新一轮的甲午年,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国梦正在实现。抚今追昔,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甲申、甲午两役英烈们抗击外侮、为国捐驱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碑》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挖掘、探析。我们不仅要给民族英魂一个皈依之所,更要让英烈精神发扬光大,这正是《碑》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更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