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头条新闻 >> 正文

看病难,医疗联合天地宽

http://www.mwnews.cn  2013-12-12 09:48:11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没有一家省市级医院和民营医院,正高职称医生(主任医师)仅4名,“新农合”到区外就医的比例占了85%。如此尴尬的一幕,多年来在福州市五城区之一的马尾区持续上演。医疗机构布局不平衡、大型医疗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等“顽疾”,使得“看病难”这块大石一直压在马尾群众的心口。

  2013年,这种尴尬的局面得到缓解,马尾区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区级医院和省级三甲医院“联姻”,并投入数千万元加大医疗基础建设,扩大招聘人才等,使“看病难”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

  开发区的“老毛病”:看病容易治病难

  看病排号需提前几天预约,到达医院后需等待数个小时才能就诊,这在福州市的各大医院是再寻常不过了。但在同为五城区之一的马尾区,其实力最强的开发区医院挂号窗口前,每天竟门可罗雀,排队队伍往往难以超过10人。

  刘民强是马尾区的本地居民,今年12月,他因患重感冒来到开发区医院就诊。“这十几年没来过几次开发区医院,小病自己买点药就过去了,大病都去福州省立医院这样的大医院看,说实话,这里的医疗水平我不太信得过。”马尾医疗水平有限的印象深深地刻在了马尾人心里。

  区内的各卫生所情况有所不同,这里挤满了老大妈、老大爷。罗星塔街道卫生所负责人王波曾对记者坦言,“卫生所就诊的多是老年人,这些病人图的就是‘近’,但卫生所一天接待几十甚至百余人,我这里却只有两个医生、两个护士,没有验血设备等基础医疗器械,所以大病还是得到大医院看。”

  大型公立医院不足,现有县级医院水平有限,小型卫生所又难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据区卫生局统计,全区开放床位数仅21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1.25,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公立卫生机构人员271名,其中正高职称的医生仅4名。

  “马尾就医环境在全国都处于落后水平,比如我们区没有一家省市级医院和民营医院,最好的开发区医院很多科室还处于空白状态,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医疗需求。”马尾区卫生局局长张俊峰表示,“看病难”是马尾区广大群众最关心和对政府最不满意的问题。

  重点破题:引入大医院资源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主要矛盾,区委、区政府今年重点改造提升了开发区医院,并创新采用托管模式将福州市二医院引入马尾。

  2013年11月12日,在福州市二医院马尾分院(开发区医院)外科病房外,65岁的江英使用助步器在走廊中缓慢行走着。两周前,福州市第二医院骨外科李坚主任带领开发区医院的医生们为她成功实施膝关节置换手术,解除了她20多年膝关节疼痛的顽疾。

  “手术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在马尾区尚属首例。”开发区医院院长、福州市第二医院副院长贾春锋表示,今年8月28日,区医院与市二医院开展托管合作签约仪式,除周日外,每天都有市二医院的主任级医师来开发区医院坐诊,专家费用由区委区政府拨款补助,使马尾区群众能够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服务,而只花二级医院的费用。贾春锋透露,“此次手术相比三甲医院费用同类手术费,节省1万余元。”

  开发区医院党支部书记严艳红也表示,“联姻”后对开发区医院各方面帮助提升很大。今年区财政投入了2000万元,区医院自筹300万元用于医院提升改造,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百级层流净化洁净手术室,采购了一批最新的医疗器材,如飞利浦DR机、美国GE螺旋CT机等,改造后的开发区医院作为一家二乙医院,现有科室的配置基本达到甚至超过了二甲医院的标准。

  “明年,我们还将在现有基础上成立小儿科、康复科、骨科、TCU、内科等新科室,增加117张床位,下半年投入使用。并斥资1500万元,与福州市附一医院体检管理中心的团队共同建设2000平方米的体检中心,可达三级医院体检中心标准,2014年4月启用。”贾春锋表示,开发区医院将重新定位,在保留基本医疗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需求,并根据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多等特点,重点发展骨科等特色科室。

  创新引入大医院资源,只是2013年我区在加大投入提升区内医疗服务水平方面的重要举措之一,大手笔不止于此。总投资1.3亿元的拥有200张床位的琅岐医院已于10月动建。人才方面,开发区医院今年招聘35名医务工作者,其中30名工作者12月底将在开发区医院上岗。

  “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最关键就是人、设备,还有管理。”区卫生局局长张俊峰认为,通过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马尾看病难的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未来发展:探索医疗联合体,优化多元办医

  不止是开发区医院,下一步我区计划将琅岐卫生院纳入福州市第一医院联合体。这种大医院和社区医院、卫生所等上下联手,开展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实现功能互补,共同破解“看病难”的模式,是名为“医联体”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争取不久的将来,所有公立基层医疗单位加入市一医院医疗联合体,在双向转诊时只需付一次起付线的钱,开发区医院与市二医院实行帮扶托管的双向转诊也只需付一次起付线的钱。”张俊峰表示,除探索新的办医模式之外,在已有的基础上,2013年-2015年区政府还将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开发区医院设备购置和更新,争取在2015年底达二甲医院水平。

  此外,各卫生院与市级医院加强专家帮扶和定期坐诊。基层医疗单位也将继续招聘数十名医务工作者,计划今后两年将现有的编制全部招满。

  “我们还将逐渐完善村卫生所的规范化建设,优化多元办医格局,使全区三级医疗网更趋完善,使每个住区群众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张俊峰表示,2013年以来,我区为各村卫生所配备电脑,逐渐完善信息网络,并给一些设备简陋的村卫生所配备药品柜和诊断床,对村医进行全面的轮训、培训等,这一系列措施都旨在未来2年内争取消灭医疗空白村。

  今后几年,我区还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推进多元办医格局。目前已在快安片区预留了近95亩的医疗用地,着手与省级医院洽谈,准备建一所1000张以上床位的三级医院,届时,我区医疗整体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

  记者 王彦 许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