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让开发区的故事更加精彩

http://www.mwnews.cn  2014-12-11 15:28:35      【字号

  30年前,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诞生了。30年后,开发区从一个小城镇一跃成为如今的福州新区核心区。和所有开发区第一代建设者一样,现任区社保中心主任的何芳,亲历了开发区建区30年的历程,从参加工作起,她便一头扎进了这片热土,以亲身经历诉说着自己与开发区的故事。

  30年前摸着石头过河

  1984年4月,福州市政府在马尾设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小组,从那时起,马尾开始迈开了步子发展。为了设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成立了开发区筹建小组,而何芳便是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之一。

  “我是1984年7月份进入筹建小组办公室的,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热火朝天。”何芳谈起30年前参与建设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感慨万千,马尾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要怎么建?这些都没有现成的经验,筹建小组的工作人员都是从各个地方抽调过来,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成立之初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组仅有10多个人,部门不多,就像一张白纸,等着开发区建设者们“挥毫泼墨”。 “那时的办公环境并不像现在,打开网络便知天下。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我们打字是用铅字打字,打字的时候不能大意,错了一个字,这一页就要重新来过。有时候一低头开始工作,再抬头天就黑了。”何芳描绘着当时工作的情形,有的工作人员家住福州,工作来回时间就要花费4个多小时,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索性在办公室安了家。

  除了文字工作,何芳和工作组的工作人员还要接待许多慕名而来的投资商,当时的马尾还只是一个小城镇,引进项目太困难,特别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只要有人有意向投资,他们会拼尽全力的争取,绝对不会放过一次机会。

  筹建组 “白天接待投资商,晚上整理材料”的工作模式循环了7个月,2015年1月23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终于成立了。1月23日,何芳心里默默记住了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对她来说就是一个节日。

  “可以说,我是和开发区共同成长起来的。每次站在这片土地上,我就有一股莫名的自豪感,看着开发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其中也有我的一份努力,尽管微薄,但真的满足。这样的经历,哪怕只参与片刻,也足够回味一生。”

  30年后翻天覆地大变化

  在何芳看来,第一代开发区人的努力和付出有了丰厚的回报,开发区的变化发展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昔日荒凉的滩涂已成为如今美丽的江滨公园;晴天扬土、雨天泥路的小巷已难觅踪迹;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江滨大道路边的新大陆、飞毛腿等企业入驻,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从最初4.4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区域到现在福州新区规划中马尾新城的面积达到740平方公里。走过30年的奋斗历程,从一穷二白起家到千亿产业园。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了高新技术企业和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大数据等高端产业。

  “那时候坐车来到开发区,颠簸颠簸好几个小时。” 何芳还记得年少时,随父母从北方来到开发区的情形,看着汽车绕着山路一圈一圈又一圈,心里想着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从第一次踏上开发区的土地上起,何芳便不曾离开。

  “毕业后,我就在开发区工作了,到现在30多年的时间。偶尔还是会想起那时候开发区的模样。那时,上一趟福州很不容易,每次都要事先计划好时间,赶最早的一班轮渡上去,最晚的一班轮渡回来。”何芳笑着说道,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一转眼,江滨路、福马路路面宽了,车多了,灯亮了。

  30年里,开发区的改变意义重大,也让何芳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时,每天一下班,她便躲在家里看书、看电视,实在没有可逛的地方。现在,一下班,她便会邀请三五好友,去东江滨公园、船政廊道散步。“现在我们有地方去了,业余活动也多了,生活也更健康了。”

  何芳说,她很享受行走在开发区路上的心情,可以吹着清风,欣赏着渐渐丰满的开发区面貌,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找到成就感。

  本报记者 许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