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人才战略为自贸区建设“点睛”

http://www.mwnews.cn  2015-12-02 09:21:22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记者 王彦 许琳晶

 “早晨上班从福州到开发区,两年前只需要20分钟,现在没有40分钟都到不了,车太多了。”在福州开发区一家外企工作的陈先生对早高峰堵车的情况略有不解,他的一位朋友笑着告诉他:“不是车多了,而是人多了。”

  据粗略统计,2015年早高峰时段,福州至开发区车流量约4万辆,几乎是去年的一倍。车流背后是“人流”的大量输入,截至9月底仅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就达6866人,全年或达近万人。

  大批人才的进入与福州开发区近年来实施的人才战略有关。搭建两岸人才交流合作的先行区、船政文化人才培养示范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区、创业创新人才的首选区的政策方向让开发区人才数量和质量节节攀升。2015年福州开发区更是启动了人才强区试点工作行动计划,为自贸区的建设发展“点了睛”。

  扶持创业人才 滋养朝阳产业

  “区里帮助申请的扶持资金对我们初创公司的帮助很大,能解决我们在研发和设备测试方面的资金困难。”福州开发区慧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陈艺东这几日显得特别高兴,他们申请的高校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扶持资金正进入公示阶段,很快他们就可以拿到这笔3-10万“及时雨”,让公司走上发展的正轨。

  福州开发区人社局副局长吴文舒告诉记者,得到资金扶持的大学生创业者有许多,为鼓励创业创新,区人社局积极对接省、市、区相关部门,让创业者第一时间获得政策帮助,同时鼓励企业申报“福建省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福建省青年拔尖创业人才”等。仅年初召开的福州开发区第一届优秀人才表彰大会上,就表彰优秀人才39人,优秀团队3个,发放奖金190万元,发放安家费315.14万元。

  不仅是资金扶持,开发区还搭建了吸引创业人才聚集的平台。“开发区规划在工业建总创新楼、高新孵化园、互联网游戏产业园等区内各园区建造创客空间。目前,工业建总创新楼的创客空间已基本完工。”福州马尾区经信局副局长徐开东透露,马尾区计划建设多个创客空间,主要是为了服务大众创新成果走上市场化、企业化的正轨,为创客团队和创业者提供相对便捷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务。

  就连来自海峡彼岸的创业者都有了自己的归属。2015年下半年,开发区在高新园区搭建了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心,其中特别设置了台胞创业服务中心。

  对创业者的有力扶持让区内新兴朝阳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福州开发区互联网游戏产业园从去年10月成立至今,注册企业已达106家,完成入驻企业注册总资本达4.957亿,去年几乎没有产值的园区,今年产值预计竟达10亿,可实现税收5000万。

  留住技术人才 加快转型升级

  创业者为开发区注入了新鲜血液,传统产业却受到经济下行的冲击萎靡不振,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技术人才便成为其中的关键之一。

  今年10月,LG伊诺特(福州)有限公司迫于发展压力,裁员250多人,大批工人无处可去。为了尽可能替自贸区留下技术人才,区人社局主动作为,召开了“人力资源调剂会”,邀请对技术工需求较大的华映科技、飞毛腿等企业前来参加,对接LG公司流失的技术工。其中,80人顺利得到了其他公司的相应职务,不仅化解了用工供需矛盾,更留住了自贸区需要的人才。

  “技术人才是自贸区产业转型升级中最急需的资源之一,我们的工作就是尽可能为自贸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吴文舒表示,“为此,我区还特别出台了企业技术骨干社保补贴等政策,对稳定就业的企业技术骨干实施奖励,引进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在自贸区设立人才服务机构,进一步加强了人才保障服务。”

  今年4月,第三届福建省“4·18”人才项目与资本对接会在福州开发区举行,26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2名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境外专才走进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了解自贸区建设情况。该项目至2016年,将引进3名国家“千人计划”、7名省“百人计划”专家(团队)总计10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院士工作站2个、专家工作站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为自贸区拜托传统产业束缚,走向高新技术聚集打下坚实基础。

  吸引海外人才 培育自贸经济

  除本土人才外,开发区在对如何让海内外人才自发地向自贸区加速聚集方面也有着完善的考量。据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入驻的优秀团队和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医疗、保险、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安置“一站式”优质服务,通过政府投建和商品房回购等渠道,加快琅岐、快安人才公寓建设。建立人才购房补贴制度,对为开发区做出较大贡献的创业创新人才,在购房方面给予20-50万元不等的经济补贴。

  “为更好地留住人才,实施人才一流待遇,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我区对引进或培养的‘两院’院士,提供最高500万元的综合奖励。对符合条件的引进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80 万元的安家补贴和每月5000元的生活津贴,对开发区优秀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荐人最高给予8万元的奖励。对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建设给予20万元专项补助和进站博士后每年3万元的个人补贴,完善‘开发区优秀人才’、‘科学技术奖’等荣誉项目。”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开发区每年另安排至少4000万元人才强区工作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介、交流培训、宣传服务等工作开展。不仅如此,对自带引领性成果或新领域突破技术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提供100万元启动资金,对引进的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创业团队,提供不少于1000万元的补助经费。

  海外人才对自贸区经济的推动如今已初见成效。科立视公司内的两岸先端材料研发中心创造了数千万产值增加值,三奥信息科技等开发区企业引入的台湾人才都极大推动了所在企业的发展。随着未来开发区与新竹科技园、内湖科技园的合作共建等项目的启动,海外人才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