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平均年龄31岁 他们创造了“青洲速度”

——青洲征迁指挥部青年突击队攻坚侧记

http://www.mwnews.cn  2016-11-09 10:12:08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记者 郭颖 林颖

  他们刷新了马尾征迁的全新记录,在2016年的百日攻坚项目中创造了“青洲速度”;他们的团队平均年龄仅31岁,却能在这场“攻坚战”中运筹帷幄,敢惮艰难。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青年突击队,短短45天,青年突击队在青洲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完成100%签约率,提前两个半月“拿下”攻坚任务。

  推进征迁工作的生力军

  在青洲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随处可见青年突击队队员的身影,有时是向征迁户耐心解释政策,有时协调解决困难征迁户的问题,也有来回奔波于征迁指挥部与村子间,上门为征迁户送协议……征迁户笑称,只要有工作需要,队员们总能在第一时间出现。

  罗星街道办事处主任林欣是青洲片棚改项目的总指挥,担任征迁工作组组长,这个奋战在征迁一线的80后干部是此次征迁工作的“领头羊”,工作中,她深入征迁户家中,利用“关系网”,找到征迁户的亲朋好友与他们面对面谈心,动员促签约;协调各部门为征迁工作“搭把手”......

  “我们常常是白天能做的工作白天做,白天来不及完成的必须晚上做。几乎每个干部晚上下班回去想着怎么做征迁户的思想工作,第二天醒来想的第一件事还是今天要与哪个征迁户聊,怎么聊。虽然辛苦,但看到签约数在不断往上升,大家就把辛苦抛之脑后。”林欣告诉记者。

  在征迁过程中,碰到难啃的“硬骨头”也在所难免。“给群众做工作,我们第一考虑的便是在不突破政策底线的前提下,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政法委抽调过来的年轻干部苏强说,每一个拆迁户背后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住罗星塔新村的老陈年事已高,一家5口人,而他的三个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社区先前有帮其大儿子介绍一份工作,一家人仅靠着2000元不到的微薄工资维持着日常生活。

  一开始的摸底工作中,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就了解到老陈家里的情况,但看到一群陌生的面孔,老陈难免有些抵触。“我们坚持登门入户,通过耐心的政策解读让他们慢慢放下戒备心理。”苏强告诉记者,在后期多方寻找“关系网”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老陈一家十分信任自己的邻居陈某。得知消息后,他们转变策略,请来陈某协助做宣传工作,并从中得知老陈家的实际困难,最终促成了老陈一家成功签约。

  奋战一线 暖心征迁

  为了能让征迁户配合签约,青年突击队成员放弃了大量休息时间,在征迁前期对征迁户进行挨家挨户走访摸底,循着征迁户的作息“见缝插针”,有针对性地做征迁户的思想工作,一事一议分析,设身处地为征迁户排忧解难。

  青洲片区征迁工作伊始,不论从现场亦或指挥部大家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身怀六甲的青年突击队员吕星挨家挨户上门动员群众征迁,发放宣传手册,耐心细致地接受群众的咨询,为群众介绍青洲片棚改项目的征迁政策。临近中午,她匆匆扒几口饭,便带领着工作组成员来到济安新村征迁现场,实地了解征迁进度和存在问题,及时组织征迁小组成员对一天来摸排出的群众征迁情况进行逐一落实、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每天灯火阑珊,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这就是吕星一天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对她来说,这只是平凡而又普通的一天,但对于青洲征迁工作来说,这位“带着孩子”的准妈妈却让许多征迁户由衷感动。

  这样的故事,在征迁指挥部不止一件。已经成为母亲的郭思巧在面对征迁重任时内心也有过挣扎。孩子刚满一周岁,年迈的父母公婆也需要照顾,但转念一想,此次征迁意义不同,征迁指挥部和社区居民群众更需要她。从征迁项目启动以来,她每晚早出晚归,几乎都是接近凌晨时分才踏进家门。她用自己的真心和耐心战斗在征迁一线,在签约最后一晚,她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记录下这样的字眼:“‘要加速度,更要满意度’漂亮的完胜,许多点滴值得我们回味,‘痛并快乐着’。”

  像这样忙碌在征迁一线的父亲、母亲、丈夫、妻子不计其数,他们放下家庭,一心扑在征迁工作上。在征迁工作中,干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协议上门,帮助高龄老人搬家;联合区内部门帮扶困难群众......每到一处,记者总能听到征迁过程中的暖心细节,每份协议签订的背后,都有着一个难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