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人物 >> 正文

林铮的幸福生活

http://www.mwnews.cn  2016-06-30 09:42:01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本报记者 郭颖 林颖

  在上德村,有这样的一个孝老爱亲,人心向善的家庭。他们以孝为先,以善为贵,赢得邻里周边的好口碑。6月27号,记者来到林铮的家,倾听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热情、实诚、爱笑是林铮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今年65岁的她,20岁便从仓山林浦嫁到上德。一名普通的妇女,在她自己的家庭打理着大大小小的事情,默默倾注了她的青春。

  以孝为先  真诚相待

  都说婆媳关系难相处,而林铮却用她的孝心解开了这个难题。以孝为先铸就最美家庭,她说:“都是应该的。”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看似简单,而她却做了40多年。

  在老伴儿的眼里,她就是宁愿自己累,也不难为别人。“她和我的母亲真的相处得很好,从她嫁过来起,她就帮我母亲倒马桶,至今还是如此。”林铮的老伴儿向记者说道。

  林铮的婆婆见儿子在说媳妇,今年99岁的她也向记者夸起儿媳妇:“我现在都是她一个人在照顾,吃鱼的话她都是提前帮我把骨头都挑出来。饭后我有看电视的习惯,看我年纪大了,上下楼腿脚不方便。每天都会帮我准备好一壶开水,让我想喝的时候喝。”聊起儿媳,老人家眼里满是笑意,或许正是这样的小事都能被照顾到,老人的精神头儿看起来特别足。

  “婆婆就两个孩子,小叔子在国外。照顾老人的担子自然就在我们身上了。婆婆人也很好,她不会像大多数老人那般唠叨,挑剔。当初,自己隔了许久才迎来自己的孩子,婆婆虽然心里也急,但不曾给我们施加压力。”当记者问起,这大几十年的婆媳相处之道时,林铮笑着说道:“其实也没有别的,就是把她当成自己的父母,让爸妈说两句也没什么。这样一来平日里的口舌之争自然就没了。”孩子包容老人,孝顺老人,老人也理解孩子,一家子一向和和气气。

  所谓“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林铮夫妇几十年如一日地细心照顾着老人。而在林铮需要依靠的时候,家庭这个大港湾所给予她的是最大的拥抱。

  “50多岁的时候,当时的家庭条件还不大好。脑子里面想的事情很多,老觉得别人会看不起我们。”林铮回忆道。“兴许和更年期也有点关系,那段时间的我精神不好,记忆力不好,脾气也不好,就跟受了刺激一样。”

  生病期间,林铮的一切生活起居由老伴儿打理。“他照顾了我大半年,辛苦不说,还常跟我说‘不要怕,心放宽,都会好的。’”慢慢地,身体也就好起来了。他们用生活中最平凡的事诠释了家的真谛。

  以善为贵  真心助人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全身心倾注于家庭的林铮,以她的方式感染着身边的人。渐渐地,夫妇俩一同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在践行着他们的善行,以善为贵,真心助人。

  2015年12月,有看报纸习惯的老伴儿无意中看到报纸上一条消息。贵州有一名女孩,失去双亲,得了肺结核。合上报纸,老伴儿就找来林铮,马上往女孩所在医院赶去,想为这个女孩捐点钱。当天下着大雨,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两位老人的助人之心。因为对医院不熟悉,到医院后找了大半天才找到女孩所在病房。

  林铮的老伴儿,目前的工作是清扫村居,每个月也仅有1300元的收入。面对这个失去双亲,又患病的孩子,夫妇俩毫不犹豫地拿出了1000元,不曾留下名字和联系方式。“这是人家救命的钱,我们所做的也是发自内心的。我尽心了,也达到我的目的了。”林铮的老伴儿感慨地说道。采访中,他始终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用他的话来说:“我们就是做好人,做好事,这是有意义的。”

  多年来,一家人与邻里乡亲友好相处。相互间的帮助与尊重也赢得了左邻右舍的赞许。村子里的后山上修了一条阶梯路。老伴儿走完楼梯发现:楼梯建得太高,不合理,对于村子里的老人来说,走路太辛苦了。他二话没说,就拉起林铮要帮这条阶梯路“补”阶梯了。

  常常都是结束半天的工作后,两口子就来到后山。一个负责挑水泥,另一个则负责挑水。前前后后持续了5天,“补”出40多层阶梯。“就是单纯地想让大家可以走得轻松一些。”林铮笑着向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