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两马同春闹元宵”花絮

http://www.mwnews.cn  2014-02-12 13:03:37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钟情马尾灯会的“小摄影家”

  每到元宵灯会时,亮丽缤纷的花灯总会被众多摄影爱好者们精心准备的“长枪短炮”一通“洗礼”,今年亦不例外,而在这些摄影爱好者中,记者注意到了戴着黑镜框的高中生陈启迪,显有稚嫩面孔的他所带的摄影装备却十分精全。在现场游逛一番后,他拿出三脚架,对准自己欣赏的灯组,摆开阵架,拨动档位,调整光圈,“咔嚓”,一张美轮美奂的暗夜丽景在相机中成像。

  “摄影也是如今我在即将面临高考时解压的良方。”年仅17岁的他从几年前就开始接触摄影,摄影所记录下的美妙瞬间让他深深陶醉其中,而每年元宵灯会上的精美花灯也是吸引他记录“绚丽回忆”的源泉。观过福州多处灯会的他,唯独钟情于马尾的花灯展,认为马尾的花灯在数量及造型上更具优势和特色,今年他依旧在家人的陪伴下,从福州鼓楼区前往马尾东江滨观灯、摄影。对于此次灯会设置在马尾和福州的中间地段东江滨公园举行,他感到更为便利,且靠近江滨,拍摄出的景致将更为优美。

  记者 林舒 文/图

  换种“方式”看花灯

  2月11日,东江滨公园“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门灯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位穿着专业自行车赛车服,戴头盔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甚是引人注目。只见他停下车,从口袋中掏出数码照相机,对着花灯迅速按下快门。

  “这是我第一次来马尾观赏花灯,刚刚骑车过程中,就被门口的闹春花灯吸引住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形态各异、造型独特,不枉我从福州骑车两个小时下来观灯。明天我会把家人带下来赏花灯。”这位来自福州晋安区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卢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天都会从福州骑行2小时路程到马尾,在骑行过程中体验到马尾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他看来,今天收获很多,体验到骑行快乐的过程中,还感受到一场美轮美奂的花灯视觉体验。

  “刚刚逛了一圈,那艘梦幻般的帆船真的好漂亮。”从重庆来到马尾工作的小庞一边笑着说道,一边顺手拿出相机,把刚刚给女朋友拍的照片递给记者观看。这位率直的小伙与女朋友踩着轮滑逛完花灯。“我一直对轮滑情有独钟,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练习轮滑,玩轮滑不为别的,只是纯粹的喜欢。”

  在谈到踩轮滑看花灯的感受时,他说道:“我在马尾待了5年,去年花灯我也有去,感觉今年花灯花样更多,造型也更独特。一直想试试在轮滑上看花灯是什么感受,一听说灯展今年在东江滨公园举行,我就迫不及待的过来看看,的确没让我失望。”

  记者 许琳晶 实习生 黄楚娴

  金发朋友的“中国梦”

  “中国的元宵节真是让人惊喜!”第一次在中国参观元宵灯会的亚当感叹道。亚当来自美国华盛顿,目前在马尾阿迪达斯公司就职,这是他第二次来到中国,到马尾的第二年。

  “这么多人都和家人、朋友来这里看花灯过节,太壮观了!”提到对这次元宵灯会的印象,亚当用手指了指身后的福字娃娃灯组说:“那个最好看,还有路边的一排形态各异的骏马特别喜欢,我知道今年是中国的马年,灯会让我学习到不少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好多值得学习的,回去我要好好研究。”

  这位金发的外国友人从未有过庆贺元宵节的经历,在此之前对中国的元宵节知之甚少。与他同行的同事兼翻译王飚告诉记者,在知道马尾有“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后,他第一时间想到要把自己的这位外国朋友带过来看看,趁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让来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游览过程中,他仔细地和亚当讲解着每一组花灯的韵意。短暂的采访最后,王飚还调侃道:“亚当有一个‘中国梦’,想娶一个福建的女孩儿,做中国女婿。”

  实习生 黄楚娴 记者 许琳晶 文/图

  白头老人们的元宵情

  在马尾区元宵灯会现场,记者看到一对白头老人在孙女的搀扶下携手欣赏花灯。来自福州的张奶奶今年已经88岁了,老伴儿刘爷爷更是92岁高龄。这是他们第一次观看元宵灯会。“听说马尾的灯展规模比福州的更大,就想着带两位老人家来看看。”他们的孙女说到。

  而另一位同样从福州赶来的陈先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72岁的他扛着长镜头四处拍摄,时不时地停下脚步欣赏相机里的得意之作。说到为什么选择看马尾灯展,老先生指着不远处的马祖灯组笑道:“特地来看‘两马’闹元宵啊,与马祖同胞一起度过元宵佳节!”这是陈先生看的第五届马尾区元宵灯会,“花灯越来越精致了,今年还选择在东江滨这块‘福地’举办,好啊!”

  实习生 黄楚娴

  “远方客人”赞灯会

  “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的现场氛围热烈,除了浓浓的乡情外,还洋溢着暖暖的亲情。

  人群中,一个高壮的背影落入记者的视野,相依在一旁的是另外两个瘦弱的身影,这三人正是市民汪先生和他80多岁高龄的父母。汪先生亲昵的握着老母亲的手,一边叮嘱二老注意脚下的路和拥挤的人群,孝顺之情溢于言表。

  汪先生告诉记者,在马尾工作多年的他已经看过多届灯会的举行了,今年元宵节之际,父母特意从安徽老家来马尾看他,他就想带二老来感受下马尾闹元宵的热络气氛。“在安徽没见过这样的灯会活动,这个举办在公园里灯会,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实在是太热闹了,花灯多的很,看得我眼睛更花了呢。”在汪先生与记者交谈之际,兴奋的老母亲难掩对灯会的喜爱之情,也忍不住幽默地凑上一句。汪先生说,马尾近年来变化着实不小,正好借由“两马同春闹元宵”的机会,带父母来感受下马尾山清水秀的宜人风光,同时与父母在喜庆的佳节中共叙天伦之乐。

  记者 林舒 文/图

  与灯展抢菲林的“明星保安”

  身穿安保“制服”,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来往赏灯的游客,严肃的神情丝毫不逊色于一旁敬业值守的保安。在本届灯会上,三只从上海远道而来的搜爆犬成了游客们相机里的“新宠”,不折不扣地成为了强杀菲林的小明星。

  “看,它好可爱呀!”灯会现场,率先被游客包围的是一条名叫多多的拉布拉多犬,虽然被围观,但敬业的多多可管不了太多,它先挨个儿把游客的随身包嗅了一遍,确定没有易燃易爆和危险品,它才在训导员刘峰的命令下坐下,提溜着大眼睛和游客“打招呼”,安静地“配合”拍照。刘峰告诉记者,他们来自上海中保华安龙根犬业有限公司,为了配合灯展的安保工作,特地来执行排爆任务。“多多虽然温顺,但是执行起排爆任务那叫一个响当当,如果它嗅出包里有特殊气味,就是不停用前爪抓挠,提醒我们进行检查。” 刘峰向记者介绍,多多今年两岁了,要成为“搜爆犬”可不容易,必须从坐卧等基本功开始练起,然后训练辨别不同气味。“365天,搜爆犬基本没有休息时间,每天都需要巩固训练,然后出任务。”

  据了解,本届灯会首次启用搜爆犬参与整场活动安保,与多多一同执行任务的小伙伴还有拉布拉多犬“曲美”和史宾格“帅帅”,小家伙们在灯会开始前三个小时就来到现场,对灯组先进行排查,灯会正式开始后它们会持续巡查,确保活动安全。

  记者 林颖/文 实习生 黄楚娴/图

  观灯、娱乐两不误  配套设施受热捧

  “今年的灯会会场场地拓宽了,路程缩短了,让人觉得赏灯点更为集中更为便利。”“灯会靠近江边,结合江景和园景,给人一种不一样的视觉享受。”“不像往年那么拥挤了,空气也清新不少。”今年,“两马同春闹元宵”的灯会现场改设在2013年新建的东江边公园内,别样的景观融合,获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

  “爸爸,我要去坐滑滑梯……”在灯会现场不时会听到孩童这样向父母撒娇道。原来在灯会的选址中,东江滨儿童公园也坐落在此段,不少家长除了带孩子赏灯拍照外,还会带他们到公园内的娱乐设施上耍玩一把。

  儿童公园内到处是奔走的孩童,欢笑声、嬉闹声交织其间,在夜空中回响起稚嫩的童音合奏曲,孩子们快乐的情感也在空气中相互传递着,让人心情愉悦。“在这办活动比原先在马尾建星路那好多了,活动范围和内容更加丰富了,既能观灯,又能赏景、娱乐,‘三位一体’,其乐无穷啊。”市民吴女士一边帮5岁的儿子摇着跷跷板,一边激动地说道。

  另外,记者还在灯会现场看到一些孩子手中提着麦当劳的饮食袋,“孩子说饿,我就到前面的麦当劳买点吃的,生意真是火爆啊,在这举办活动有吃有玩有看,感觉很不错。”市民李先生对于此次灯会所展现出的一体化服务满是赞许。

  记者 林舒 王彦 文/图

  大学生村官赏灯记

  大型灯组“潮涌闽江”前,一位高个儿男孩正起劲儿地向同行的十几个伙伴介绍:“这勾画的是船政文化博物馆,船政文化可是马尾的名片!”记者打探后得知,这16个大男孩原来是四个月前刚到琅岐镇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我是从外地考来的,听闻每年的‘两马同春闹元宵’都很热闹,特地和伙伴们一起来瞧瞧,到马尾工作了,必须多了解当地的文化。”红星村的村官林枫高兴地告诉记者。

  林枫是福清人,第一次观赏“两马”灯会的他感觉很兴奋,“比我想象中好得多,给人一种科技与文化融会贯通的感觉,我尤其喜欢那组灯——”林枫指向“摩天轮”灯组,“布制的高楼大厦是现代化的表示,两旁树枝上挂的小宫灯透着传统文化的味道,非常有意思。”

  “虽然许多地方都有灯会,但马尾的灯会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闽江村村官潘建忠和记者聊道,他说虽然自己不是马尾人,但到琅岐工作后,他把自己当做了这里的一份子,“我听说,‘两马交流’也是开发区的一大文化,在点灯仪式上我看到许多马祖乡亲特地对对岸前来参加,同根同源的情感流溢让我很感动。希望在往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能为‘两马’交流尽自己的一份力!”

  记者 林颖

  灯美景更美

  “一匹、两匹、三匹...”兴奋的张冰小朋友一路小跑,仔细数着一旁马造型的花灯一共有多少匹,时不时的回头向自己父亲问这问那,“爸爸,快看,这是罗星塔吗?好漂亮!”第一次来参加两马同春闹元宵看花灯的他,带着一脸好奇的表情,沉醉在花灯的海洋里。

  家住附近的张先生得知今晚有点灯仪式,特意带一家三口前来看花灯。“我们住在快安,我儿子每年都听他同学说马尾的两马闹元宵花灯很漂亮,每次都吵着要来,一直没机会去看,正好今年花灯在东江滨公园展出,立马就带老婆、儿子来了。”

  “今晚虽然很冷才5℃,但两马闹元宵花灯果然名不虚传,五彩缤纷的花灯很漂亮,让人应接不暇,观灯的人气也很旺。这次选在东江滨公园举办,地点选的好,这里灯美风景更美,不仅方便我们快安这附近的居民观灯,而且也更靠近福州,让更多福州人有机会来看看马尾的花灯,看看美丽的东江滨公园。”张先生很满意此次花灯的举办。

  “我想呼吁下前来观灯的市民,大家要有秩序的观灯,不要图方便肆意踩踏草坪,一起爱护东江滨公园。刚才看到许多草地都被踩坏了,很是心疼。”张太太表示出自己的担忧。

  记者 翁闽

  “中国好人”自告奋勇当灯会志愿者

  “我想参加灯会,为两岸交流出一份力!”“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前,“中国好人”覃才波向马尾区文明办提出了自愿做志愿者的希望。当晚,记者看到,在花灯现场,覃才波不仅准时到达,还带来了四个朋友一起做志愿者。在现场,覃才波和朋友们细心、耐心地为观灯的市民指路,搀扶来往的老人,一直忙碌到晚上十点。“我这个新马尾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多年,灯会也是每年必看,今年能够作为灯展的工作人员融入到活动中,我觉得很快乐。”

  据马尾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元宵灯会前他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的举办时间,没想到得到了许多网友的私信询问,他们都想来当志愿者。覃才波也在第一时间得知后给文明办工作人员打电话,申请志愿者工作。“他的志愿行为很让我们感动,见义勇为是在意外事故中瞬间的善举,而志愿行动是他自发的行为,最难等可贵的是他还把善心传播给周边的朋友,让大家一起来当好人!”

  记者 林颖

 环卫工人很辛苦

  来自安徽的环卫工李大姐负责灯区保洁工作,已经连续三天,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10点就没歇过,她拿着扫帚、簸箕,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检查一下,有时连饭都不及时吃。

  “清扫的垃圾不多,福州这几年创建文明城市,市民观灯时乱丢垃圾现象不多,文明素质提升了!”来自四川的环卫工刘师傅说,今天人最多,过了今天人就会少点了,我们也轻松些,抽时间也好好看看花灯。

  记者 王家勋

  “两马民俗文化交流越兴旺,越适合马尾台企发展”

  ——华映科技董事长唐远生如是说

  “我作为台湾人和落户马尾的台资企业董事长,还没等马年回家过春节过完正月十五,就特意提早正月十一从台湾赶回马尾,准备为在马尾举行的第十二届两马同春闹元宵庆典观灯活动。我热衷关注这件事是因为我认为,两马民俗文化交流越持久越兴旺,就越适合我们马尾台企发展。”这是2月10日唐远生从台湾乘机落降福州长乐机场后不久对记者说的一番内心直言。

  当记者问及唐远生如何看待“两马同春闹元宵”走过十二年时,他似乎感到有些振奋,激情而感慨道:“华夏民族悠久渊源是难以分割的,两岸中华民族的同民族、同血缘、同民俗、同地缘是任何力量都分离不开的。那么马尾、马祖两岸人民已不间断地走过了十二年相互往来同春同庆元宵节的历史过程就已经证实或说明了我的这一观点。我认为,以举行两马同春闹元宵这种民俗庆典活动方式来加强两岸人民的文化交流与往来,是一件十分有利于两岸人民融合、促进台企在马尾发展的大事情。回溯两岸往来发展史对我们台资企业影响甚大,比如华映科技由破冰到往来,由考察到落户,由创业到发展,每一步都渗透着两岸文化交流、民俗往来的基因。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创业发展的外围环境和社会稳定安定的条件。民俗文化的一致性在互相往来沟通的桥梁上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繁荣与扩张,也必然会增强台资企业在马尾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同时,我也期望政府今后还应继续多多举办两岸民俗文化交流活动,以促进两岸文化经济发展的再繁荣。”

  记者 马永凯

  “两岸民俗文化交流繁荣,有利于我在马尾做好翁财记第三代传人”

  ——马尾翁财记食品有限公司协理翁英敏如是说

  “我作为祖传翁财记台资家族企业第三代传人,深感在马尾传承企业发展,需要稳定安定的创业发展环境,而‘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已走过了十二年,它让我安定心来承传企业发展。因为两岸稳定的文化交流往来不断繁荣必然带来企业发展环境的安稳,我有信心继续在马尾搞好企业承传与发展”这是2月11日上午,翁英敏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表露的内心话儿。

  面对“两马同春闹元宵”往来十二年踪履,翁英敏激情而感悟:“我是来翁财记承传企业发展的青年人,我深感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给我们台资企业在马尾发展带来了不必担忧的安定稳定发展的好处。我每年非常关注‘两马同春闹元宵’民俗文化交流活动,今年我第三次在马尾看花灯。我认为,民俗文化交流活动是一个平台,平台背后重要的是两岸人民的相融相通相亲相近,中华民族的血缘是不可分割的。‘两马同春闹元宵’这种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方式,典范地创造了两岸人民民俗文化民间往来最佳结合点,它也是促进两岸民间往来交流的加油站。翁财记公司也是中国传统食品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也期望‘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能继续办下去,它会有利于两岸人民的交流了解,了解才能信任,信任才能合作。我想,今后会有更多的台资企业家会通过民俗文化交流往来而被吸引来马尾进行经济交流与发展”

  记者 马永凯